話淒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馬輔主政以來,一味對北示和,南京失陷,陛下被擄,他依然不吸取教訓,仍然堅持議和,確實令仁人志士無比氣餒!”陳子龍亦是一嘆,但隨即卻語氣一轉道:“然而正是因爲時局艱難,才更須吾等大臣努力應對啊!士衡忘記當初於南京時,對吾之言呼?家國危亡,豈可坐視呼?”
當初於南京,陳子龍爲兵科給事中,連上三十餘本奏章,請奏朝廷防備北虜,銳意進取山東河南之地,卻因爲朝堂上馬士英、史可法等大臣皆主和,而了無音訊。
陳子龍心灰意冷之際,隨辭官歸隱,正是在秦淮河畔偶遇王彥,在經歷一番交談後,陳子龍被王彥所感,纔有了他於京中奔走,同左懋第聯絡大臣上書,後來又於家鄉松江起兵援揚等事。
正是因爲有這份經歷在,陳子龍雖於王彥年齡相差甚遠,卻早已引爲知己一般的存在。
這時王彥聽陳子龍的真摯之語,心中亦有所感,慢慢尋回自己的初心,不禁起身向陳子龍長揖一拜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大樽先生之言,使彥深有所感,當受彥一拜!”
陳子龍聞王彥之語,眼前一亮,連忙起身扶住王彥之手,激動道:“士衡做得好詩,家國危亡,吾等士大夫,責無旁貸,今士衡能尋回本心,吾心甚慰矣!”
兩人一番交談,總算讓王彥重新振作起來。
不多時,左懋第、夏允彝等人又至,皆氣憤不已,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朝廷秩序使然,他們雖對議和之事不滿,存在非議,但卻又無法改變朝廷決策,最後只得如王彥般,接受事實。
對於今後之事,諸人便在王彥營中商量,定下策略,皆認爲防止北虜使詐,乃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