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淒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時王彥在腦海中約微回想,便已經想起了陳邦彥的事蹟,隨連忙笑道:“原來是諫言《中興政要》的令賦先生,本侯失禮矣。”
“區區拙見,讓侯爺見笑了。”陳邦彥亦笑道。
這陳邦彥自小聰明勤學,天啓元年,他十八歲時,便考取秀才,但之後屢次參加鄉試均落榜,於是隨父在大良設館授徒,人稱巖野先生。
他精通經世致用之學,二十餘年來,門生弟子無數,名聲聞達於廣南。
甲申年間,京師被破,清兵入關,朝廷頓失半壁江山。陳邦彥頓感國難當頭,急呼曰:“此時不思報國者,非丈夫也!”隨即結束講學,針對時局,他精心撰寫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列出了三十二條抗敵救國方略,躊躇滿志地隻身赴南京進呈弘光帝,但未被接納。
南京之行,並沒有使他心灰意冷,反而讓他積極參與當年鄉試,居然獲得了舉人功名。
王彥既然知道陳邦彥的名聲,也看過其寫的中興三十二言,自然知曉他的才學,並非一般只知四書五經的腐儒,哪裏會容他離去。
兩人在府衙外一番客套後,王彥便提出,請陳邦彥入衙相談,而陳邦彥本就只是試探王彥能否禮賢下士,現在已經得道肯定的答案,自然不會拒絕。
王彥隨親執其手,令屬下大開儀門,徑直走道書房,又命下人備好茶點,才與陳邦彥分賓主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