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放在後世都不算事兒,膠皮管子、塑料管子全大街都是,但在北宋就費了牛勁了。唐奕找了木匠、漆匠、皮匠、裁縫,終於找出一個種隔氣材料——牛腸的內膜。
用魚膠粘成類似避孕套一樣的薄管,在外面套了一層軟牛皮防止破損,再封上一層樹漆,終於做出了現在用的牛皮管子。
之後就是沼氣燈的燈身打造,琉璃罩是請大食來的商人訂做的。瓷泥噴頭是唐奕窩在回山瓷窯整整五天,手把手教窯工燒出來的;而銅管、活門、進氣閥這些精密一點的零件,是找汴京最好的金匠,用小丁錘一點一點手工打出來的。就連那一張小小的紗網,都是找織工特意織造的。
細算下來,這一盞燈,用了瓦匠、鐵匠、木匠、漆匠、皮匠、裁縫、金匠、瓷匠!
大宋朝的手藝人幾乎用了個遍!
……
曹佾可沒曹福那麼在意貴不貴,咱曹國舅不差錢兒!
看着頭上的琉璃燈,曹佾琢磨着,這燈還是太簡陋,要是把銅罩換成金的,再鑲上玉石,琉璃罩子也沒啥特別,要是描上彩就更好了……
這燈沒煙氣,還奇亮無比,簡直就是爲他這樣愛享受的人設計的,除了每天點燈換油麻煩點……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