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興或天帝元年,北燕攻津海城,用了一百八十九天。其戰,津海守軍戰亡以及戰後傷重不治而亡的將卒,共計有一萬四千人,僅剩不到一萬三千餘將卒南撤。而北燕也爲這次慘酷而漫長的攻防戰付出逾四萬人傷亡的代價。
時光轉瞬,八年有如流水從指縫流泄……
二十七日,登海鎮師第一旅李白刀所部從津海港北棧橋登陸,緊近着是登海鎮師第三旅精銳,一起強攻以早年在渦口寨基礎建築的津海城主壘。
三十二斤級的重炮架設在渦水河口給打塌的哨墩廢墟上,每一次發射都地動山搖。主壘的城牆雖然是夯土版築爲芯,外覆磚石爲表,牆基也是立在整塊塊的大青石上,但是這麼堅固的城牆,給三十二斤級重炮在八百米左右距離的轟擊下,每一次射擊,就給直接崩開一個大缺口,城牆裂開來的枝狀裂痕,彷彿給雷霆擊中,而磚石碎片飛濺,威力不下流矢,叫城頭的守軍喫盡苦頭。
淮東所鑄火炮,膛管長,在中間沒有高障礙物的條件下,以低平射角轟打三四丈高的城牆,有着極高的準確率,除去試炮的幾下,之後幾乎是十下有七八中。而擦城牆而過的實心鐵彈,給主壘中的建築物亦是有一擊即塌的巨大破壞力。
低平射角發射的實心鐵彈,對城牆的破壞力,要遠高過把投石弩以拋擲方向,呈拋物線砸來的石彈。
津海城主壘這麼堅固的城壘,若是用重型拋石弩,也許需要數十架重弩一字排開,連續數日持續不斷的轟砸,纔有可能將城牆砸塌。
在四門三十二斤級重炮的打擊下,津海城主壘東門給一炮轟碎,門洞裏填塞的碎磚石也崩濺橫飛。東城牆,在連續給擊中十數下,就開始大段垮塌。守軍欲用木柵堵缺口,部署在重炮之前的數門八斤級輕炮對城牆豁口的平射,頓時將數丈寬的木柵打成碎片,連同將木柵之後的百餘敵軍也打得四分五裂,屍體縱橫,血流成河,一片哀嚎。
敵軍在主壘裏大挖地窖,用厚木覆頂,將卒藏身其中以避炮擊,待炮擊過後再補防城牆——這確實是壘中守軍在炮擊時避免傷亡的有效策略。但他們面對的是攻防兼備,進攻戰鬥力傲稱當世的淮東軍精銳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