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降魔法器來不及祭出,宣旨的三人卻一齊變了臉色,異口同聲喝道:“大膽!”
中間一人氣得直哆嗦,面色由白轉青:“聖旨是皇恩浩蕩,什麼叫‘招來’?”
李道正嚇了一跳,楞楞的不知如何反應,還是李素見機得快,趕緊朝三人跪下,道:“太平村莊戶李素接旨。”
李素這一跪,院子內外所有的鄉親全跪下了,垂着頭一動不敢動。
三人陰柔之氣頗重,顯然是宮裏的宦官,見狀不由悻悻哼了一聲,面無表情地開始宣念聖旨。
聖旨不算太正式,其實只能算是李世民的口諭,皇上他老人家順嘴這麼一提,不得不承認,李素這種莊戶小民,還沒有動用書面形式給他下聖旨的資格。
“太平村莊戶李素爲君上分憂,解萬民倒懸,創接種牛痘妙法克治瘟災,舉國承惠,功德無加,過而不罰,功而不賞,諸事弗爲,御封李素太醫署從九品醫正,賞萬金,賜良田二十畝,欽哉。”
沒有駢四儷六的華麗辭藻,也沒有所謂“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之類的開頭,大唐皇帝的臉皮相對而言還是很薄的,“奉天承運”這麼不要臉的話大抵還是不太好意思說出口,畢竟老李家也是貴族出身,很有廉恥的,唐宋之後那位朱姓皇帝就不管那麼多了,人家文化不高,泥腿子出身,怎麼誇張怎麼來,一個窮叫花子兼和尚兼邪教組織小頭目,居然稀裏糊塗打下江山當了皇帝,這還不夠“奉天承運”?
唐朝的聖旨格式開頭沒有太多制式講究,更沒有那句後世傳遍大街小巷膾炙人口的“奉天承運”,聖旨開頭一般就是“制曰”或“剌曰”,很正式的比如冊立太子,封后妃,封臣子爵位等等,便直接用“詔曰”,像封李素這樣的格式,開頭連個“制曰”都沒有,張嘴便直奔主題,除了說明李世民是個很直爽的人以外,也說明李素……沒那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