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太子河上架浮橋繞開遼陽再到璦雞堡碼頭,也不過騎兵跑快點一上午路程,步兵趕得緊點同樣一天就到了,他那十二面龍旗往外一擺,沿途直接兵不血刃。
實際上沿途也沒兵了。
三岔河大戰也就推翻了一切在野外阻擊明軍的可能。
濟爾哈朗手下也沒有能野戰的軍隊了,他早就把所有旗人要麼送往老家,要麼收縮進瀋陽和遼陽兩城,就連遼陽北邊的東京城都放棄,所有那些小的堡壘統統丟掉,這種小堡壘擋不住幾下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的轟擊,指望拿它們遲滯明軍根本不可能,反而白白分散兵力讓楊豐堆京觀,同樣救援的話,就他現在手中那三萬老弱病殘也不可能在野外敵住楊豐的虎狼之師,他目前的戰略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全力死守遼陽和瀋陽等待冀東多爾袞的反攻。
外圍據點不要也罷!
最終結果就是楊豐一路暢通無阻,輕鬆懟到了瀋陽城外。
整個瀋陽城內恍如世界末日降臨,所有旗人男丁,上至七八十歲下至十二三,總之所有能拿動武器的男人,全都在所屬旗籍軍官催促下湧出來,衝上城牆準備爲保衛咱大清的都城而浴血奮戰,儘管他們中間實際上絕對多數都是老弱病殘,真正在青壯年加起來連五千都不到。
八旗總共就那麼點人。
這一年多連楊豐帶李自成兩家輪番上陣,青壯年被禍害去了足足一半,剩下一半里面絕大多數都在關內,而留在關外的八旗軍裏面以前還有些包衣可用,如今包衣也不敢用了,那濟爾哈朗可不想重演蓋州的悲劇,除了一些能保證忠誠的,突擊抬籍爲正身旗人一起爲大清盡忠外,剩下的連所有阿哈尼堪都一起趕出去節約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