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毅與公孫瓚到後一天,豫州刺史孔伷作爲最後一個到達的諸侯也趕到了陳留,出乎劉毅意料的是,老天似乎是要成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說,雖然添加了劉毅,可西涼太守馬騰卻是未至!
諸路諸侯匯聚一處,共合兵馬三十四萬,可謂聲勢浩大,不過在劉毅看來,各路諸侯手下的士卒也是參差不齊;除了自己手下之外,也就袁氏兄弟、曹操孫堅以及陶謙麾下可稱精銳,其餘的無論從操練上還是精神上都算不上強軍;且聯軍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點,便是缺少騎兵部隊,算上自己的鐵騎營也不過就在三萬上下,相比於董卓的十萬西涼鐵騎可謂薄弱,看來此戰並不一定樂觀。
當晚大家也雲集一處,詳議出兵之事。袁家四世三公,名望極高,袁紹自然坐了首座,曹操作爲此次會盟的召集者坐在次席,跟着就是袁術;而劉毅雖然年青,可善戰之名天下共知,功績標榜,各路諸侯也推他坐在上座,位於袁術之側,對此劉毅自是謙虛退讓,可大家一心也只得就座,雖然他心中並不在意這些,但以此年紀能得衆人一致推許足見這幾年劉毅的實力有了長足的發展。
“我大漢自高祖皇帝開國以來,至今已歷四百載,國威昌隆,四方敬服;如今董賊逆天而行,使得朝綱敗壞,天子蒙塵,必爲天下共誅之、共討之;今得孟德仗義相招,各位俊彥雲集一處,必將爲我漢室除污去穢,復之正統,適逢其會,何其之幸也!”說話之人聲若洪鐘,抑揚頓挫,正是北海太守孔融,他乃是孔子之嫡孫,文名稱著於大漢,首先作此討逆之言,倒是恰如其分。
“文舉公言之有理,今日我等與此齊會,便是要澄清寰宇;如今各路諸侯合兵一處,聲勢浩蕩,董賊也必知之,其人雖大逆不道,可手下士卒卻是精銳無匹,我等當先推舉一盟主,號令三軍,方能與之相抗,此乃當務之急,還請各位詳加斟酌!”曹操出言道,他心中其實與劉毅一般想法,對於董卓的戰力有着很深的憂慮,聯軍若無統一指揮,無異於一盤散沙,怎能與之相敵?
“此番既是孟德召集義軍,他又素來能征慣戰,且世代爲漢室之臣,正可擔當此任!”出言的乃是濟北相鮑信,他與曹操素來交好,故此纔會有如此言語,不過曹操確是也有擔當盟主的條件。
劉毅聽了心中一愣,怎麼盟主人選還有爭執?不就是那渤海太守袁紹嗎?不過隨即也就釋然,這聯軍的盟主可是大增聲望,對於將來的發展也是極有好處,怎麼會沒有人爭奪?想來袁紹能當上盟主也是各路諸侯妥協的結果,絕非什麼衆望所歸。劉毅對此倒不是沒有興趣,只不過他知道以他的家世當是無此可能,也就只能看看熱鬧。
“此次會盟既是操所召集,自然不應擔當此位,謝過鮑兄好意,還是請大家另推賢能!”曹操對鮑信報之一笑,出言道。
“燕郡郡守劉毅劉朗生文武雙全,當日在京中便極得先帝賞識,後又揚威異族,數敗黃巾,更是陣斬張晃,勇略無雙,以此人物豈不正可爲我聯軍之帥?”公孫瓚長身站起,爽朗說道,他也知在座諸人之中以袁紹最適合擔當此任,不過他與袁紹不和,心中不願,這才把劉毅推了出來,一來希望能賣劉毅一個好處,而來也是顯示自己一心爲公,絕無他念,此人心機倒也頗爲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