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玉璽,自秦皇以來便是華夏帝權的不二象徵,當年董卓爲避諸侯聯軍的威脅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大漢數百年來精心修建的皇家宮殿被付之一炬,令人扼腕嘆息,而這個代表着皇權的珍寶亦是不知所蹤。穿越而來的劉毅自然知曉此事,當日他不顧傷勢主動請纓前往仍在大火中的東都便是爲了此事,可惜歷史的車輪沒有被他這隻小蝴蝶所扭轉,到底這件至寶還是落入了孫堅手中,他當夜即不告而別,也造成了諸侯聯合軍人心相疑,分崩離析,討董之事半途而廢。
後孫堅跨江攻擊劉表,兵敗身死,其子孫策勢窮而率殘部投奔袁術,不久便向袁術借兵重回江東,打下一番基業。能讓袁術借兵與他就是以玉璽相質押的,孫策建立勢力之後在外不歸,二人因此反目成仇,江東還曾向袁術討要過此物,一番口舌之後並無結果。
這個時代的人深信天命,“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民間讖語成了袁術稱帝的依仗,當然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傳國玉璽的作用。在劉毅看來,時代的因素是無法改變的,玉璽的象徵意義對於霸業而言無疑也有很大的作用,但這也要看你的實力,袁術雖是兵精糧足,聲名廣大可還沒有雄視諸侯的實力,此時玉璽在手中就是懷璧其罪了。
可縱是如此,此物在各路諸侯心中都是有着極高的地位的,對大將軍袁紹而言亦是一般,袁術此時已是末路,放眼大漢除冀州外再無他的容身之處,雖與這個兄長一向有隙又曾刀兵相加可此時玉璽就是他最大也是唯一的依仗,因此突圍進投奔袁紹便順理成章了。趙雲沉思片刻之後已經想清了此中緣由,亦可見他現在的見識遠勝當初。
“三將軍能見此處,足見眼光深遠,孫策號爲小霸王自是驍勇善戰,不過日前他與劉繇大戰方歇已是人馬勞乏,若非此次主公以天子詔書相命,他定要休養生息以求再徒揚州,此處方是其緊要所在。而袁術一旦全力突圍,士卒一心求生戰力勢必大漲,況其手下也乃大漢精銳,若是此番征討袁術的是劉將軍一人,他此舉反而不妙,就因各路諸侯互相之間並非完全同心合力,到時恐怕這孫朗未必便會全力阻截,一旦袁術殘部進入青州,便是游魚脫鉤了。”徐庶此時侃侃而言將當前的局勢分析的滴水不漏,一派胸有成竹的神色。
“先生言之詳盡,雲受教了,若是如此被這逆賊逃出昇天,豈不是雲之失職有負大哥所託?既如此我與伯符有舊,當往他營中相商,將袁術這條退路徹底堵死。”趙雲雖也隱約想到了這裏,卻不如徐庶所言這般詳細,心中對於二人的眼光更爲佩服,他此趟來此便爲討逆,自然不能讓袁術奸計得逞,故此方有這番言語。
“將軍此言,一片忠心可見,可以眼下形勢,卻不必如此,當今天下羣雄並起,孫策此人志氣非凡,又聚得一方英傑,欲謀大事,與他而言,保存實力進取揚州纔是上策,在此損兵折將絕非他之本意,即或三將軍與他點醒也未必便會有效,壽春城下雖是軍勢強大奈何令出多門,曹操行此圍困之策亦是看出此點,否則縱使壽春城高溝深,又豈能與當日的汜水虎牢相提並論?”徐庶繼而言道。
“若是如此,難道便讓袁術有機可趁不成?還望先生指教。”趙雲聞言一想便覺徐庶之言有理,現今幾路諸侯該得到的利益已經到手,自然不肯在這堅城之下有所折損,故此曹操圍困之言一出皆是欣然應允,哪怕多耗些錢糧也不願輕舉妄動,徐庶分析孫策之言更爲通透,他既然目的已達又怎會在乎袁術能否逃出生天?只是明知如此讓他坐視終究心中有點不甘,因此還是對徐庶出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