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了劉毅之言,幾位老臣心中也是各有想法,首先大將軍之言並非不合祖制,高祖之時就有呂后先是垂簾聽政後又臨朝稱制,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垂簾聽政乃是皇后代幼帝以掌朝政,而臨朝稱制則是直接行使皇帝的職權了,乃是實際上的最高掌權者!當年呂雉統治期間雖將劉邦的子孫斬殺極多又是大封呂氏諸王可其卻無取劉氏而代之的心思,用人爲政亦是維持了漢初的休養生息,她在位的十五年間民生安定,漢朝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論起功績地位恐怕也只有後來的則天武后可以稍勝一籌了。
因此對這樣的一個女子,不光後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就連漢朝的史書也是一樣承認了他的地位,在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之中,都有呂后本紀的記載,而本紀是專爲皇帝立傳的,足可見漢代之人對這位皇后的態度,至於他誅殺劉邦子孫,謀害韓信等功臣,包括以極爲殘忍的手段對待戚夫人只不過是權利鬥爭中的手法罷了。
有了這樣的一個先例加上如今皇室的情形,伏後的代行天子之權便有了基礎,尤其是在大將軍的支持之下,倒也可稱爲名正言順,只要能夠在一段時期之內在宗族子弟中挑選出可繼皇位之人就並不會對朝廷的威信產生太多的影響,可這還是其次,真正令他們一時不能出言的原因還是衆人都在心中揣測着劉毅此舉的真實用意。
揣摩上意永遠是官場的不二法則,就算在董卓造逆與曹操權傾天下之時真正能站出來反抗的臣子又有幾個?大多數官員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地位與家庭,如何能夠讓自己的權位家世繼續下去纔會是他們最大的追求,雖說劉大將軍絕非董卓一流,可對付起反抗者來也是能夠下狠手的,董承及王子服等人的下場就是明證,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夷三族,賈屠夫心狠手辣之名至今仍舊讓朝中百官膽寒!
其實朝中百官都知道,不管大將軍到底有着什麼樣的想法,可他在幽州等地卻是一手遮天,想要對付任何一個官員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從前尚有天子在上,而如今天子一去大將軍威勢就更加得以顯示出來,便是楊彪、伏完這樣的老臣在此事上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對司徒楊彪而言,倘若劉毅登上天子之位那麼劉桓的地位便能更加穩固,楊家也能得到更好的延續,因此對於劉毅的任何舉動他都會全力支持,不過何時表態,何時出言卻是頗有學問的事情,既要讓劉毅感覺到他的立場與態度也要維護自己公正的形象,在他看來劉毅此舉不失爲明智之法,天下未定之時他又何必因爲急於一時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呢?以他如今的實力那隻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倘若伏後可以臨朝稱制就算是暫代天權,伏家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亦可以水漲船高,當然伏完絕不會因此而起什麼覬覦之心,對如今的劉毅而言,誰在名義上掌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他提議伏後只不過因前有董承之事,亦是在向自己表明態度,他自然要投桃報李。
“我看大將軍之言頗爲可行,不過伏後畢竟尚還年幼,難正我大漢綱統,既然天子遺旨加大將軍爲燕王,不如就由大將軍以皇叔之名輔政,如此一來我大漢之威嚴也不會有絲毫減損!”楊彪與伏完這兩個老臣一時未曾出言,蔡邕礙於身份也不好對劉毅表示太過的支持,此時同爲漢室宗親的劉虞首先出言道,當年他與劉毅相交最早,甚至其爲人品行,又因其現在的超然地位也不用有太多的顧慮,正是無欲則剛,不過聽他言語之中的意思還是在爲劉毅着想的。
“善,劉大人此言極有見地,如今天下大勢不定,大將軍正可效法當年周公之舉,天子臨終之時如此重託,還望將軍擔起重任纔是。”劉虞話音剛落楊彪已是出言道,他也不愧爲數朝老臣,很快就爲劉毅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前人之法後人當可效之。
“劉大人楊司徒果有見地,以大將軍之能行周公之舉必可使我大漢威名不墮,此乃上善之法,以老夫之間,明日便可召集百官宣之。”伏完此時亦是極快的言道,這態要是表的慢了可就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