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男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來到山下,蕭逸才徹底看清小鎮的全貌,與一般的正方形城池不同,小鎮南北長3裏,東西寬只有1裏,外圍城牆皆用巨石築基,上用黃土夯築而成;不過牆堡如今已經殘破不堪,很多地方都已經塌陷,設南北兩座城門,整個城鎮形如臥虎,北門爲正門,入口處有個牌樓,已經有些殘破,佈滿了箭痕而且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上面模糊的有着“臥虎亭”三個大字。
漢制100戶爲一里,十里爲一亭,十亭爲一鄉。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亭侯,如關羽的漢壽亭侯,就能享受1000戶人家的賦稅作爲自己的俸祿,而諸葛亮官封武鄉侯,就是貨真價實的萬戶侯。
難怪諸葛亮死前上遺表:“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萬戶侯!絕對是這個年代的高薪工作。
此地爲一亭,也就是說理論上起碼有上千戶人家,可現在看來能有一半就不錯了;這裏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小鎮上,還有一些分佈在盤龍河各個支流附近的漁村中……
老道告訴蕭逸,臥虎亭因爲自然環境惡劣,糧畝有限,所以此地的民衆只好靠山喫山,靠水喫水;臥虎山屬於燕山一脈,山中多有豺狼虎豹,所以此處男丁大都常年上山打獵,或者在盤龍河的湍急河水中施網捕魚,加上地處北疆,時常有遊牧部落侵擾,百姓們平時爲民,戰時爲兵,所有幾百年下來養成了此地彪悍善戰卻又淳樸善良的民風。
正是因爲此地民風彪悍,士兵不但英勇善戰而且悍不畏死,所以每有戰事,國家屢屢從此徵兵,才造成了臥虎亭男丁缺少的景象;這裏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從軍,甚至當兵都成了這裏成年男子的唯一出路。
而此地人丁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有當地的土著,有在此戍邊的駐軍後裔,有因爲戰亂跑來的流民,有朝廷流放來的犯官家眷,甚至還有從草原上跑過來的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