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男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天地輪轉,四季有時,轉眼間秋去冬來,蕭逸迎來了穿越後的第一場瑞雪。
中平四年,漁陽郡的冬天和1800年後的冬天一樣寒冷,當初蕭逸的屋子裏有空調、暖氣、暖寶寶……現在呢?摸摸身上的單衣,看看外面飄落的雪花……不是他不想穿件棉衣,而是現在連朵棉花也沒有啊!
其實早在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使西域之後,就將棉花帶到了中國,當時人們稱之爲“白疊”;不過這種能開出漂亮的白色花朵的東西,一直被當成一種珍貴的觀賞性植物,估計現在還在皇帝的御花園裏待着呢!
如果寒冷還能憑藉着血氣方剛的年輕身體硬扛的話,那物質上的缺乏就讓人無法忍受了;因爲蕭逸發現,小道觀的財政馬上就要破產了;以前道觀裏只有老道一個人,種上兩畝口糧田,一個小菜園子,就能自己自足;而後來了蕭逸,又來了大牛、馬六、張燕……,最關鍵的是,還有三匹馬。
別以爲馬是光喫青草就可以的,那隻會讓你的戰馬拉肚子,徹底失去戰鬥力。真正的戰馬都是三分之一的燕麥,三分之一的豆餅,還有三分之一的細草餵養,草不能帶一點露水,必須細細軋過,正所謂寸草軋三刀;時常還要加上一些雞蛋補充營養,料精馬力才能壯!
漢武帝年間,塞北決戰的衛青兵團,爲了有足夠的機動能力長途奔襲匈奴營地,甚至全部用粟米餵養戰馬,養一名騎兵的費用,足夠裝備十名普通步兵;如此巨大的成本,致使騎兵成爲了一個高昂的兵種,中原王朝,不是國力強盛的朝代,根本組建不起大規模的騎兵軍團,不只是缺乏優良的馬種,而是根本就養不起!
另外還有正在自己身邊撒歡的小馬駒“白菜”,這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喫貨,論起胃口比成年戰馬還要好,而且頓頓要****飼料、白菜心。前世上初中時,學韓愈《馬說》的時候,裏面有;“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當時自己還充滿了懷疑,“在漢代,30斤爲鈞,四鈞爲石,一石就是整整120斤;”可看看“馬駒白菜”現在的胃口,再想想它長大以後的食量,蕭逸又愁的開始蹲在地上拔頭髮了,“古人誠不欺我啊……”
後來蕭逸身邊的親近之人都知道他的幾個習慣:
發愁時,蕭逸會蹲在地上拔自己的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