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男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人類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災難時,往往會求助於虛無縹緲的神靈。
當人類對死後的未知世界產生無邊的恐懼時,就會祈求進入幸福的極樂世界。
當人類對自己今生的悲慘命運無能爲力時,就會把希望全部寄託於來世。
神靈+極樂世界+來世=宗教;所以蕭逸獻上的滅匈第三策就是---‘佛法無邊!’
“修建廟宇、弘揚佛法、消磨戾氣!”蕭逸微微一笑,又摸了摸鼻子,終於說出了最後一策,與前兩策的狠辣相比,這把軟刀子纔是真正的殺招,宗教對一個遊牧民族所能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因爲人類的社會是一個精神統治肉體的世界,因爲信仰而興盛,或者因爲信仰而滅亡的例子數不勝數。
雖然蕭逸自己還有個道家弟子的身份,而且每晚都會非常認真的默唸道家‘清心咒’,但不可否認,與道家追求的現世、永生相比,佛教的‘極樂世界’和‘寄託於來世’,對於那些生活在苦寒之地的遊牧部落會更加的有吸引力。
後世清王朝入關以後,爲了吸取“蒙古滅金”的教訓,保證北部邊境的安全,對蒙古各部所實行的羈絆之策就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傳播佛教。康熙皇帝就極力提倡建寺供佛,他曾宣稱:蒙古地方“建一廟,勝養10萬兵”;他在位期間,先後修建了著名的“匯宗寺”、“溥仁寺”、“浦善寺”等。到了乾隆時期,以庫倫、多倫諾爾、********、北京、承德、五臺山等地爲中心,更是掀起來興建寺廟的熱潮。到了18世紀中葉以後,內蒙古地區盟有盟廟,旗有旗廟,蘇木有蘇木廟,王公貴族有家廟,合計有寺廟1600座以上。
佛教幾乎深入到了蒙古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蒙古人已完全沉湎於佛的世界,把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用於佛事,把自己的命運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於佛祖,寄託於來世”。
更爲嚴重的是,佛教的廣泛傳播,使大量蒙古男子出家爲僧,據記載:“民間家長,有數子者,若財產較多,能分析而居,則增加戶數。否則只留長男,餘悉得出家爲喇嘛。約七歲至十二三歲,即去發入教。每戶必有一人或數人。即王公子弟莫不然也。”大量的青年男子放棄婚育,造成了育齡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最後導致了草原各部人口極具減少;到晚清末期,整個蒙古草原上的人口總數已經不足50萬。
正所謂:“明修長城清蓋廟”;明王朝修了270多年的長城也沒能擋住驍勇彪悍的蒙古人,可清王朝只是蓋了幾座廟宇,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曾經憑着鐵蹄彎刀橫掃亞歐大陸,建立過世界上最龐大帝國的強悍民族就這樣衰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