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磨河渡口,呂茗在電氣歷664年春天構建的一個前沿軍事基地,這裏是三條河流交匯的地區,隨着河道上一艘艘千噸的船體靠在了簡易碼頭上。
雖然沒有水泥城牆那樣永久的防禦工事,但是一堵堵由沙袋堆砌的壁壘,一排排鐵絲網,以及交錯佈置的五米高碉樓哨塔,足以阻攔草原方向的騎兵突擊。
拓北集團此時戰爭定位很明確,敵人是火力低、後勤薄弱、組織力低下、信息化程度低的遊牧民族部隊,據點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
摸底敵人的情況,可以用有限的資金,於有限的時間內,在沿河地區附近佈置更多的前進基地。
這些基地存放糧食、彈藥和車輛設備。相互之間有河道相聯繫。
而河道中運輸主力是水泥船,也就是一層層鋼絲網,一層水泥構成的船體。這種船體載重量可觀,價格便宜,是拓北集團忠實可靠的‘兄弟’。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而有時候決定戰役成敗的,首先是後勤數量,其次纔是軍隊人數】
這個基地成功建立後,能夠支撐輕機械化合成營在四百公里範圍戰略機動。
拓北集團一個機械化合成營編制約二十多輛裝甲車,最重的戰車是十五噸,最輕的戰車是四噸六輪全地形車。這些機械車輛在河源戰場動輒三十多噸的重戰車面前絕對是弟弟,而在這裏是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