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鍾額頭上隱現汗水。
佛寺道觀,僧侶道士其實基本都有自己種種菜的,就連他元鍾自己,沒事的時候還會挽起褲管下下地。比起問劍宗這些宗門來說還算“有生產”的,但那和真正的生產不是一個概念。
他們是武道宗門,重在練武問禪,可不是農家。
他們的挑水種菜,是弟子的自我修行,培養人的靜心、勤懇、踏實的品質,以及努力之後看見收成的那種心靈洗滌,屬於個人修行的一個環節,雖也能夠貼補一點寺廟用度,主要目的不在生產。所謂的種菜,也只是幾種青菜蘿蔔之流,大多不是五穀主糧,真遇到什麼災荒,基本於事無補。
他們的金錢來源就不提了,大多是信徒們的香油供奉之類,有錢是很有錢的,可遇到災荒錢不能當飯喫。他們的糧食倉儲則主要來源於僧田佃戶提供,而佃戶們乃至於整個鷺州的農戶們,還真是薛牧說的,都是老弱病殘。
因爲有力氣的都習武去了,不是入他無咎寺,就是去白鷺門這類的其他武道宗門,能練到二三流都是抬頭挺胸,不能練武的“廢物”沒人看得起的纔去生產,這是武道世界固有的價值觀,不以一家一地改變。
表面看,他們僧侶還有自己種點糧食,總比問劍宗這些啥都不幹的要好?實際還不如問劍宗呢。
因爲問劍宗這類的宗門和民生交通極少,對民生毫無責任,遇事一閉山門,靠自我倉儲應付就得了。他佛門可以這樣麼?宣傳就是佛祖保佑,如薛牧所言,此地民衆自救之心都不多,凡事就指着你護佑呢,遇到事情你若是不負責,整個傳道基礎就得崩潰。可負責得起來嗎?別人顧着自家宗門就行,你得顧着整個鷺州民衆!靠那點僧侶種菜啊?不是開玩笑嘛?
往年也不是沒有遇到饑荒之類的事情,正如薛牧說的,平日倉廩豐實,又有當地官府幫助,一起賑濟賑濟就過去了。可要是真遇到什麼經年不歇的大難呢?怎麼應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