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廷的詭異風波與現在的裴旻無關,他當下唯一的念頭便是科舉。
在來長安之前,裴旻尚且信心十足,覺得以自己的能力,拿個狀元什麼是輕易之事。但自從與賀知章、張旭結爲忘年交後,見識到他們兩人在文學上的深厚功底,真正意識到學無止境四個字的含義。
更進一步清楚的知道想要取得科舉狀元,絕非不是考取解元那麼簡單的,尤其是他報考的是進士科。
唐朝科舉分好幾個科目,其中最常見的是進士科、明經科,除此之外還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博學鴻詞科等等,其中最難的當屬秀才科,不過因爲秀才科太難,以至於給封停了。次之是進士科、明經科也是科舉中最重要的兩個科目。尤其是進士科一般每次入取名額僅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爲尊貴,地位亦成爲各科之首。也因此時人稱進士及第者爲“白衣公卿”。也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說的是三十歲考上明經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歲登進士第,尚屬年輕。
當然也不乏少年英傑,年少奪冠。
裴旻瞭解了中進士的不易,偷偷給自己放寬了要求,不在盯着狀元去想,只要一甲進士及第便可。
所謂進士及第也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其中之一。
唐朝將科考成績優異者分爲三個等次,俗稱三甲。這三甲並非字面上的前三名,而是三個級別。一甲是進士及第,有三個名額,也就是先前說的狀元、榜眼、探花,二甲是進士出身,三甲是同進士出身。一甲的名額固定三個,二甲三甲的名額隨機,三甲都有做官的資格。
這日正是科舉開考的日子,裴旻一切準備妥當,張旭也特地起了大早,親自給他熱了女兒紅,祝他能夠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