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裴旻在這方面有過深入研究,一一應對,說道:“募兵是爲國家募強兵,以護國開疆。最大忌諱是胡亂招募,需要設立嚴苛的招募制度,只有達到條件之人,纔有資格成爲軍人。享受衣食供給,免徵賦役等福利。這點關係我大唐兵卒之風氣戰力,必需嚴苛把關,不容半點疏忽。”
一個制度的誕生,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試用,經過時間的考驗填補不足,才能真正於國有利。就如科舉,科舉制度源於隋朝,但是隋朝的科舉制度就是一攤爛泥,沒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一個很好的想法開端。唐朝將這個想法加以改善,加以完備,通過百年的時間改良,漸漸成爲華夏曆史必不可缺的一大優良制度。所以纔有科舉始於隋而盛於唐一說。
募兵制也是一樣,張說當初提出募兵制度的時候,只是一個想法,有很多缺陷。在施行的時候,一點一點的體現出來。其中就包括募兵的質量參差不齊這一大弊端,歷史上募兵制剛剛出來的時候,負責鎮守京師的彍騎軍招募的多是市井無賴,導致軍中腐敗叢生,戰鬥力低下。地方團結兵缺少財政支持,裝備差,數量少。同時邊鎮軍力又異常強大,導致外粗內細的局面。
還有宋朝教訓,宋朝官吏在招兵時,地方官員常以老弱病患者濫充強壯者,軍官經常欺壓和奴役軍士,剋扣薪餉,使很多軍士生計艱窘,不得不兼營他業,嚴重影響宋軍的戰鬥力,軍士逃亡和反抗事件也層出不窮。因招刺太濫,揀選不實,訓練頗差,鉅額的軍費開支,常佔據宋朝財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卻極難打造出鋼鐵之師。
這一些募兵制的弊政,是需要時間考驗纔會顯現出來的,可裴旻卻因爲是穿越者,知道這些弊政。在言論募兵制的時候,會強調這些弊端,注意事項。能夠改良的加以改良,無法避免的,再三叮囑,着重注意。
李隆基、姚崇看着滔滔不絕的裴旻,臉上皆露出了震撼之色。
裴旻歸納的“募兵制”不是嘗試,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制度。
李隆基早知裴旻對募兵制有着獨特的看法,卻想不到竟然如此深入,再次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
姚崇亦是一臉震撼,裴旻的能耐在整個朝廷人所共知,如他這般年紀輕輕入朝不滿兩年,卻屢立大功的人物,放眼整個大唐都找不出幾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