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裴旻問起了沐琮、沐璘的師承。
沐琮道:“我們是崆峒奪命門的傳人,在崆峒數十門派中,我奪命門也是排的上號的。尤其是我師傅青松子,那是一個了得。只可惜他老人家逝世的早,我們又不爭氣,沒將奪命門的武學,發揚光大。”
裴旻聽了目瞪口呆,沐琮、沐璘一個月牙鐵鏟剛猛迅捷,一個雙鉤刁鑽狠毒,還以爲他們是崆峒派的傳人,卻不想是數十門派之一。細細瞭解,方纔知道現在根本就沒有什麼崆峒派。
在各大小說中,崆峒派大多都是負累,屬於那種打醬油的,跟名動天下的少林、武當、天山什麼的沒法比。事實上崆峒派源遠流長,論及精彩比之少林、武當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佛教還未傳入中原的春秋時期,秦漢古辭書《莊子》、《爾雅》、《史記》已經有了“空同之人武”的記載。古時秦人好武,天下無敵。崆峒山因廣成子、彭祖而聞名,作爲道教聖地,聚集了諸多功夫名家,是武者的朝聖之地。
隨着時間發展崆峒名聲遠揚,經過歷代入山修練之儒、釋、道三教人士的武術合流,是故崆峒武術以繁雜見稱,刀槍劍棍拳腿等皆有習練,冷門及奇門兵器亦格外多,鉤、鏟、鞭、刺、鐵扇、飛爪、風火輪、判官筆等,無所不有,林立西垂。
《陝西通志》記載:“平涼地接邊荒多尚武節”李白也有詩說:“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
就是因爲崆峒名聲在外,導致崆峒山中諸多門派林立,有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奇兵門、玄空門千奇百怪,一直也沒有一個鎮得住的首領。直到唐朝末年,第一代掌派人飛虹子吸收了當時瓜州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最高深武功花架門,這才統一了崆峒!
少林武學因爲助唐有功,從而發展起來,武當武學因爲出了張三丰這樣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武學大宗師。而崆峒由古至今皆是武人的集結地,藏龍臥虎之所,其中奇人輩出,是單純的武者修行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