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裴旻的話,讓殿中諸多人側目。
他對外敵的強硬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也不會放棄長安的大好前程,榮華富貴,自請出朝去戍守邊疆,在洮州、廣恩鎮跟吐蕃打的轟轟烈烈了,見他認同求和,一個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李隆基也有些意外,在他看來裴旻十之八九是不願意與吐蕃求和的,都有些莫名的瞧着他。
裴旻接着道:“陛下,臣覺得我們要學習先秦時的榜樣,劃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差別。我大唐是戰勝國,所謂戰勝國理當有戰勝國的好處,戰敗國意圖求和。處於人道考慮,我們不欲斬盡殺絕,很簡單,割地賠款。賠償我們的用兵損失,只要吐蕃的賠償合乎我們心意。便答應他們求和,又何妨?”
李隆基聽了啼笑皆非,細細一想,卻不是沒有道理。若能兵不血刃的從吐蕃那裏要回河西九曲地,那可是再好沒有的事情。
盧懷慎開始還以爲裴旻與他意見相同,卻不想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尤其是將割地賠款說的是心安理得,大義凜然,忍不住道:“大國欺凌小國,豈非道義所在?”
裴旻斜眼瞄着盧懷慎,都不拿正眼看他,道:“盧相就許小國來侵我大國,大國就不能還手打回去?”
盧懷慎心底暗怒,自己好歹也是宰相,雖然是以喫飯著稱,但也是宰相不是,正眼都不給一個,是可忍,孰不可忍,高聲道:“我大唐是禮儀之邦,又豈是吐蕃蠻夷之國可以相比的?現如今,我大唐蒸蒸日上週邊各國紛紛來賀,向我大唐稱臣。若傳出天朝上國持強凌弱,以大欺小,如何在諸國之間建立威望?”
裴旻毫不客氣的道:“威望是打出來的,不是忍讓出來的。聖人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是世間正理。對於真心誠意與我國建交的盟友邦國,我大唐自然行宗主之事。如吐蕃這樣的豺狼之國,他怎麼對付我們的,我們只有百倍的還回去,纔是聖人道理。吐蕃與我大唐結仇百年,多次違背盟約,與我大唐開戰。侵我疆土,掠我百姓,其心可誅!若跟他們講仁義道德,百般優待。豈非寒了那些那些真心臣服我們的藩屬盟友的心?他們會怎麼想?覺得我大唐也不過如此,反正反了就反了,敲一悶棍,再給一顆糖哄哄。當逗小孩呢?”
他頓了頓道:“現在的小孩都沒有這麼好哄,不喂他幾口飯,堵住他的嘴,他都不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