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現使命 (第3/4頁)
彼得.羅斯.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陸軍史料記載,二等兵希特勒曾因中了英軍釋放的介子毒氣,於1918年10月至11月在戰爭最後的那些日子裏住進陸軍醫院治療。希特勒後來說,他當時患上了臨時失明症,可是當德國投降的消息傳到醫院,他卻大喊大叫起來(“我母親去世後,那是我第一次大喊大叫”37)。“一切都白費了!”他怒吼道。38難以置信的是,希特勒還聲稱當他仍舊躺在病牀上,對造成戰敗損失的“那幫卑劣罪犯”滿懷刻骨仇恨時,他就下定決心“要成爲一名政治家”。39儘管一些歷史學家表示懷疑,但是上述說法美妙動聽,後來又成爲希特勒精心打造的領導者傳奇的佐證軼事。1918年11月末,希特勒最後又回到慕尼黑,仍然在軍隊中,仍然沒有明確目標。40他既無軍外工作,又無可以推銷自己的技能。他甚至連冒充的藝術家或明信片素描畫家都不是。希特勒決定繼續留在軍隊安穩的懷抱中。那是18歲以來他所知道的唯一可靠的家,一個保證他有飯喫、有房住的地方,而其他數百萬士兵均已遣散復員。他滯留在兵營中,在主要的火車站擔任警衛任務,在位於奧地利邊境附近那座人員迅速減少的特勞恩施泰因戰俘營地執行過臨時任務。希特勒回到慕尼黑駐防地後,於1919年春季被選爲“士兵委員會”候補代表。從理論上講,這個委員會在巴伐利亞進行短暫殘酷的蘇維埃共和國實驗期間接管了希特勒所在的通信傳令部門。1919年6月,希特勒原本閒散的日子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次變化又是由外部運氣而非主觀信念所促成。幾乎無所事事的二等兵希特勒被新成立的情報與宣傳部門指揮官卡爾·麥爾上尉招至門下,成爲一名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和陸軍內部間諜。上級之所以成立麥爾領導的情報與宣傳部門,是因爲陸軍高層擔心在戰後不穩定的政治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病毒”會在士兵當中傳播擴散。陸軍——那時已被稱爲德國國防軍,希望“防止士兵們接受革命思想”。41
爲使新招募的特工人員有能力執行攻擊馬克思主義、在陸軍中宣揚德國民族主義的任務,麥爾上尉將希特勒和其他幾名士兵送到慕尼黑大學,學習爲期一週的歷史與政治課程培訓。42其中一位大學教員名叫戈特弗裏德·弗德爾,自詡爲經濟學專家,他所講的那套理論深深吸引了希特勒。他把德國的不幸歸咎於“貪婪的資本”——那是“猶太人金融資本”的代稱。他譴責“資本奴隸制”,聲稱德國已經淪爲國際(猶太人)“股票市場資本主義”的奴隸。這種觀點對希特勒的平民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立場很有影響。另一位教員是保守派歷史學家卡爾·亞歷山大·馮·米勒教授,他在課後注意到希特勒以刺耳的嗓音十分活躍地給其他學員宣講着學習內容。米勒對麥爾說:希特勒有演講才能。43
希特勒非凡的演說天賦很快就以吸引人的生動方式顯現出來,還引發了希特勒所說的改變他一生的頓悟。如果真的是這樣——大多數歷史學家深信不疑——那一刻便將一位沒有明確人生目標的一戰老兵從軍人轉變成嶄露頭角的演講家;那一刻便使希特勒看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前景;那一刻也造就了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
1919年8月,就在希特勒結束慕尼黑大學歷史與政治課程培訓班學習之後兩個月,一次特殊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希特勒同其他幾名畢業學員一起被派到離慕尼黑40英里的一個國防軍兵營(當時被稱爲萊希費爾德兵營),向那裏的官兵宣傳灌輸民族主義和反布爾什維克思想。他們爲那裏的官兵舉辦了五天題爲“公民權利與義務教育”的講座。希特勒積極投身這項任務當中,並同主講官一道承擔了大部分宣講任務。他宣講的題目涉及德國被指控的戰爭罪責,“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熱點話題”等方面內容。他在宣講過程中體現出了十足的反猶太主義立場。“我把部隊官兵都變成了民族主義者”,他後來這樣寫道。44他宣講起來富有激情,再加上他對歷史知識的概括掌握(即便是自學來的,有些膚淺),使他一時名聲大噪。“希特勒先生是一位,請允許我這樣說,天生受人歡迎的演講家。”有位士兵在培訓班結束時這樣評價道,“他對政治信仰表現出的狂熱投入,他的大衆化演講風格……很能抓住聽衆,讓他們配合默契。”另一位士兵表示,希特勒是“一位精神飽滿的優秀演講家。……有一次,上課時間很長,沒能按時結束。他問我們他是應該停下來,還是同意他接着把其餘內容講完。大家立刻表示同意。”45在萊希費爾德兵營,希特勒成了明星。
就連希特勒本人也對自己的能力與獲得的成功感到意外。他一貫喜愛發號施令,堅持宣稱當年在奧地利成長時,他指揮着同小夥伴的所有兒童遊戲。“當年我是個小頭目,一開始在學校表現非常好,但是我有些難以管教。”他回憶道。46他少年時期的朋友奧古斯特·庫比澤克說,希特勒講起話來喋喋不休,跟別人談話時經常表現得盛氣凌人。據庫比澤克回憶,希特勒“喜歡講話,講起來沒完沒了”,但是同他談話時,特別是在他們看過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以後,從來都是希特勒一個人在講話。47當年那位跑步送信傳令的小兵希特勒從未想到這些個性特點可以轉變成一筆職業財富。而眼下在萊希費爾德兵營,希特勒認識到了他對別人的影響力。他發現了自己的個人特點——那就是自己的嗓音,這後來成爲他政治生命中的一種可謂決定性的力量。“我能夠演講!”他這樣寫道,彷彿在描述天堂聖城的朝覲經歷。雖然他聲稱早年憑直覺就知道自己有演講才能,但是並不清楚其內在的價值。現在他認識到那是他可以說服影響別人的能力。在喧鬧的慕尼黑政壇上,他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現在,他就要一鳴驚人,終成大器。48
一個月後,另一次僥倖巧合經歷使希特勒在找到自己稱心職業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麥爾上尉委派希特勒執行一項新的陸軍特工任務:前去監視剛成立不久的一個政治團體——德國工人黨。這個小小的“黨派”在狂熱的右翼富有組織——“極北之地”(Thule Society)的鼓勵下建立起來。但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只擁有少數成員的討論小組。它的早期領導者是對現實不滿的反馬克思主義者、反猶太主義者鐵路機工安東·德雷克斯勒49,以及在政治上表現活躍的體育新聞記者卡爾·哈勒。
9月裏的一個夜晚,德國工人黨在慕尼黑老城區一個不起眼的酒吧舉行聚會,只吸引了80多名與會者到場。50當時在執行小間諜祕密任務(身着便服,而不是國防軍軍服)的希特勒對德國工人黨形成的最初印象是:“既不好,也不壞,它只不過是在一個人人都想建立黨派的時代成立不久的另一個團體。”51在聚會就要結束時,其中一個與會者站起來發表意見,表示支持巴伐利亞從德國聯邦中分裂出去。聞聽此言,希特勒禁不住怒火中燒。就像在未來的日子裏經常表現的那樣,當時希特勒魯莽衝動的本能又佔了上風。他把需要隱瞞真實身份的密探角色忘到九霄雲外,立刻成爲一位充滿激情的舌辯之士。希特勒一展尖酸刻薄的語言風格,快速道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猛烈抨擊分裂主義,堅決捍衛德國和奧地利統一的大德國概念。他乾脆利落地把另一個人的觀點批得體無完膚。據他自己說,他將那個可憐的傢伙像落湯雞似的趕出了會場。52
希特勒不僅證明他可以富有激情地發表演講,而且還表明他可以成爲一位反應機敏、蠱惑民心的政治領導人。53他那副平平的相貌,謙遜的姿態,再加上極爲蒼白的皮膚和許多人記憶中那雙“炯炯有神”、目光銳利的藍眼睛,均爲他滿懷激情表達出的思想觀點增添了非同一般的強烈感染力。54不管怎樣,德國工人黨的共同創始人德雷克斯勒被深深打動了。他隨後緊緊抓住希特勒,把他自己寫的一本40頁宣言《我的政治覺醒》塞給了希特勒。德雷克斯勒邀請希特勒再回來看一看,並對另一位與會者說道:“那個人渾身上下都是嘴,我們真的可以好好利用他!”
就在那天晚上希特勒在酒吧裏脣槍舌劍與對手進行一番理論之後,形勢發展得非常快。第二天清晨,兵營裏有些老鼠不停弄出一些響動,鬧得希特勒無法再睡下去。於是,他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開始閱讀德雷克斯勒送給他的那本小冊子。那篇有些拖沓的文章從反猶太主義立場出發,譴責猶太人對德國人生活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猛烈抨擊“大資本”,主張消除工人與中產階級之間存在的階級差別。作者的以上論點立即引起希特勒的共鳴。他後來回憶說,在閱讀過程中“我看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再次生動地展現在眼前”55。但是,就在希特勒尚未來得及決定是否接受德雷克斯勒希望他回去看一看的邀請時,他收到了一張明信片,通知說他已經是德國工人黨成員了。56希特勒隨後用兩天時間“痛苦地”思索着他所說的那個“可笑的”小俱樂部,然後再決定是否接其黨員身份。“這是我一生中最爲重要的決定”,希特勒後來寫道,“現在已無回頭路可走了。”就這樣,希特勒終於有了黨派依屬身份,有了演講平臺,有了自己的政治基地。幾年之後,他又將其打造成了20世紀歐洲最強大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