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讀書研究,韓岡每日晨起後,還有固定的射箭練習。他現在已經可以拿起掛在自己廂房牆壁上的一石三斗的硬弓,而不是繼續使用軟綿綿的舊獵弓。那張硬弓他天天都要拉上百十下,權當鍛鍊身體,漸漸地已能拉開到一多半的程度,以這個速度,到明年正月,應該就能完全恢復健康。
到了將軍廟,韓岡先是去廚中看了看韓阿李和韓雲娘準備得怎麼樣了,卻馬上被趕了出來——君子遠庖廚,這句話就連女人都知道。閒來無事,他便在廟中游逛起來。他前生曾經來過天水,也曾進過李廣廟中。從自己經歷的時間上算,不過是兩年前,但從外在的時間上看,卻是千年的時光。
千年前後,李將軍廟變了許多。樓臺殿宇,樹木草石,都不一樣了。李廣的墓身、墓碑,也自完全不同。不過最大的區別,還是殿堂四壁上游人的題字。此時不是後世,有閒暇有雅興四處遊覽的泰半是士人,所以留在牆壁上的簽名不是“到此一遊”的俗筆,而是一章章或是讚頌飛將之功、或是悲嘆李廣難封的詩篇。
可韓岡隨意看了看,只覺得這些大詩人能把自家的作品公諸於衆,還是很有些膽量的——無論詩還是字,就算以韓岡本人現在的水準,在裏面也都是能排箇中上。
“唉……”韓岡瞧着滿牆的墨跡,搖了搖頭。其實還不如直接寫個“某某到此一遊”呢。倒是題在西壁上的那兩首贊李廣的“將軍夜引弓”“不叫胡馬渡陰山”,與廟額和墓碑一樣,同樣出自韓琦,這些字卻能算是一流的書法。
自古以來,能流傳千古的,多半是名篇傑作,而那些沒有流傳下來的劣作,實際上肯定是百倍於此。大李、老杜的詩篇留傳到北宋的也不過各自千餘首,但詩仙、詩聖一生所作,又豈止千數,萬首也不止啊——想想後世那位臉皮老厚的十全老人,仗着皇帝的身份可是留下了十萬首詩詞!——以李杜的絕頂詩才,也不過十分之一的傑作,何況遠遜於兩位的閒雜人等。任何時代,佳作的比例就像是河裏淘金,總是砂石多,真金少。
廟中正殿上點了幾盞長明燈,滿滿的好幾缸香油。爲了保佑韓岡能病癒,韓家夫婦也捐了二十斤。不過誰也說不清其中有多少點了燈。韓岡只看殿內昏暗的燈光連殿上的李廣神像都照不分明,再看守廟的老兵【注1】卻是滿面油光,肥頭大耳,心知其中少說也有一半是給這隻油耗子給乾沒了。
老兵在將軍廟中值守多年,也是韓家的熟人,看到韓岡,忙上來打招呼。其實他早早就看到了韓岡在殿中閒逛,可原本韓岡長得牛高馬大,提起弓來,倒像是軍漢。現在瘦下來,再穿了讓人舉止舒緩的寬袍大袖,反而更多了點文人的逸氣。韓岡形象大變讓他一時沒能認出,直到走得近了,方纔瞧清這是韓家的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