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時的布匹質量普遍不高,尤其是民間下層常用來做衣服的紬絹和麻布,從來都不是以結實耐用而著稱。要不然,軍中也不可能一年給士兵們發下四匹、六匹、八匹的紬絹裁衣服。棉布倒是結實,但北宋的棉花纔剛剛推廣種植,紡出來的棉布稱爲吉貝布,價格跟蜀錦差不多,沒個幾千幾萬貫的身家誰穿得起?
平常百姓只能穿着容易損壞的紬絹和麻布衣服。常壞的衣服當然要常補,有分教:白天走四方,夜中補褲襠。常年在外,身邊沒個女人的男人,不會針線活的還真不多。
正如韓岡所料,一個四十上下的矮個民夫出來自薦道:“小的十幾歲時曾在裁縫鋪做過學徒,雖然沒能出師,但針線活還是能來上幾手。”
韓岡看了看他身上的衣服,針腳縫得細細密密,“衣服是自家做的?還是渾家做的?”
“自家。俺還沒娶渾家。”
在一個茶壺能合理合法的佔據幾十個茶杯的年代,下層百姓中的光棍爲數實在不少。韓岡也不驚奇:“好,就讓朱中你來縫。”
不僅僅是朱中,其他民夫的姓名韓岡都能一口報出來。多認識一個人,就是多了一份資源。就算是微不足道的民夫,可誰也說不準,他們什麼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韓岡對朱中附耳低語了幾句,王舜臣便看見他領着朱中,捏了一根折彎了的縫衣針走過來。“你這是作甚?”
“把你的傷口縫起來!”韓岡解釋道。
“縫個鳥!”王舜臣驚叫,膽魄過人的王軍將難得有驚慌失措的時候,“沒聽說皮肉能用針線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