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三班借職管勾路中各處傷病事宜。”王韶神色淡然地補充道。閉起眼,靠上交椅的靠背,秦鳳經略司機宜深深感嘆着:“想不到韓三秀才不但文韜武略皆有所長,連治病救人的本事也都有所涉獵……範文正【范仲淹】倒是說過‘不爲良相,便爲良醫’。張子厚是範文正的私淑弟子,多少也懂點岐黃之術,記得他還給蔡經略開過方子。不成想他教出來的韓岡竟也是學了個十足十,才幾天工夫,就從張希參【張守約字】那裏掙了個三班借職下來……”
抵達甘谷城連十天都沒有,韓岡就能讓張守約薦其爲從九品的三班借職。這完全出乎王韶的意料。
三班借職,是武臣品官中最低一等的官階,而管勾路中各處傷病營事宜則是韓岡要負責的職事。前一個是本官,代表着韓岡的官身階級,同時決定了俸祿【工資】級別,故而亦稱爲寄祿官。後一個是差遣,決定了韓岡要做的工作。
這種官職和差遣分離的做法,也爲後世所繼承。比如有一人擔任着市衛生局長,正處級幹部,那麼按宋代的說法,衛生局長是差遣,正處就是本官。當然,宋代的官制更爲複雜。
宋代的差遣與品級無關,知縣、知州都是差遣,卻不是固定品級。擔任同一等級差遣的官員,他們的品級高的能有三四品,低的可能只有七八品。比如王韶,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只是他的差遣,是他的職事,沒有品級,只有他的本官——太子中允——才確定了品級:正八品的朝官,這是能參加朝會的最低的品級【注1】。
儘管張守約爲韓岡薦舉的官身,僅是從九品的三班借職,但終究已是有品官身。整個大宋朝,有品級的文官武官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四萬人。如王舜臣,才一個正名軍將,離三班借職,尚有五級。王君萬,指揮四百精銳騎兵的指揮使,也不過一個殿侍,離三班借職還有三級。
王舜臣在裴峽谷親手斬獲十一個賊人,如果背後沒人的話,勉強能升個兩級;而王君萬於南谷一戰中領軍衝陣,計算功勞後,也最多跟得了官後的韓岡平起平坐。說實話,韓岡由布衣得薦舉而任官,算是一步登天。
雖然對韓岡可說是崇拜,但王厚卻不希望韓岡因張守約推薦而得官,這份人情當留給自家做,以用來結好韓岡。他怏怏不樂道:“張守約只是一個路分都監,他的薦舉,不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