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事韓某已知。不過不論先生在與不在,既然經過橫渠鎮,總不能過門而不入!”
“說的也是。”韓岡尊師重道,讓樵夫點頭稱道。他看見韓岡主僕的馬上捆着大包小包,心知肯定是帶着禮物來的。抬手指着韓岡過來的方向:“鎮南口迷狐嶺下大振谷的那一間獨院便是先生的家,嶺上就是張老郎中和老封君的墳塋。”
“多謝兄臺指點。”
張載祖籍開封,當年其父張迪帶着一家人入蜀爲官,不幸歿於任上。張載之母帶着他和他的弟弟張戩,扶靈回鄉。但蜀地距東京路途遙遠,他們從斜谷道出蜀入關中後,便用盡了張載之父多年爲官的積蓄,卻再沒一文錢往京城老家去了,只能在橫渠鎮草草安葬,並定居下來。
張載少年時喜武厭文,當李元昊起兵反叛,他便上書當時的陝西安撫使范仲淹,自請招募關西豪客,去西北收復青唐蕃部。而范仲淹則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其棄武從文。自此,世間少了一個武將,而多了一名儒學宗師。范仲淹勸學的故事,在世間流傳很廣,直至千年之後,亦有流傳,韓岡小時候也聽過這個故事。
就在向陽的那面山坡,樵夫所稱的迷狐嶺上,便是張載之父的墳塋,做官窮到連回鄉安葬的錢都沒有,也算是個清官了,也難怪能教出張載這樣的兒子。
在張宅之前,韓岡整了整衣冠,帶着捧起禮物的李小六走上前,恭恭敬敬地敲響了院門。很快,老舊的院門吱呀一聲開了,一位老婦顫巍巍地從門內走出來,打量了一下韓岡,問道:“敢問官人何人?”
韓岡走上前,和聲道:“在下韓岡,是先生的弟子,今次入京途徑橫渠,特來探訪。”
……
又是一日的奔馳,望着百步外地驛館,劉仲武猶豫了一下。在路上奔波了一天,他不是不累,但一想到進了驛館後,說不定還要跟韓岡打上照面,心中卻更覺得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