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錯了,他王安石愛名位!只有擁有了名位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不愛名位的種種表現,只是過去的三十年一直沒有得到一個一展才華的機會。只有天子支持,他纔會堅持。
辛辛苦苦寫了萬言書,天子也不給個回覆。所以當王安石看到仁宗皇帝無法堅持變革朝政,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自擔任過度支判官後,他便拒絕再擔任修起居注一職。
修起居注的任命,是記錄天子的言行,天天都能面聖,是晉身的快車道。平常官員照規矩推辭個兩三次便會接任,司馬光也只辭了五次。可他王安石硬是辭了九次,甚至爲了躲避傳詔的內臣而避身到廁所裏,這不是待價而沽,不是欲擒故縱,因爲他實實在在地不想做。雖然最後還是接了下來,卻是因爲可以轉任知制誥的緣故。跟在天子身邊記錄言行,王安石實無興趣,但能夠成爲爲天子草詔的知制誥,可以封還詞頭,拒絕草擬錯誤的詔令,直接參與朝政,這樣的職位王安石不會拒絕。
但無論是接下來的知制誥,還是後來再次轉任的糾察在京刑獄,他都沒有作出什麼建樹。仁宗末年官場上的死氣沉沉,讓王安石覺得窒息。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高官厚祿又有什麼意義?趁了母喪離開京師。尋常官員回鄉守制,都盼着能奪情起復,沒幾個甘願守滿三年。而他硬是在金陵住了四年還多,其間授徒講學,就是不出來復任。
可在內心裏,王安石始終還是想着一展抱負,希望能在更大的舞臺施展才華。
所以當新天子登基後,表現出富國強兵的心願後,他便不再拒絕任用。趙頊用他爲知江寧府,繼而找他入京爲翰林學士,他王安石便一次也沒有拒絕過,並沒有按照官場上的慣常規矩,推拒幾次,表示自己的清高和不愛權勢。
不能實現心中所願,百辭而不應,若能有一展才華的空間,他王安石便能一招即至。
對於此,有人失望,有人冷笑,但王安石的本心如一。
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