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安石將呂惠卿和曾布向韓岡介紹過,各自行了禮後,韓岡便在王安石的示意下,在下首的空位上坐好。而引韓岡進來的王旁則從廳後小門退了出去。
坐在最外面的韓岡,卻被上首的四個人一起盯着,有點像是在參加考試,氣氛比昨日結束的銓試還要嚴肅一點。
王安石首先發話:“吾日前觀王韶薦章,言及玉昆出身寒家,世代務農。以玉昆之見,這青苗貸對百姓利害如何?施行起來又有何弊病?”
韓岡沒想到,王安石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問得河湟開邊之事,而是自己對新法的看法。
也對,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河湟開邊的重要性甚至還不如鄜延路的橫山拓土,又怎麼可能與青苗貸相比?
不過韓岡對此也有準備,只是順序變動而已。別看他每天到處晃着,但拜見王安石時,可能被會問到的問題,他都有預備。凡事有備無患,韓岡過往的經驗多少次提醒過他這個道理。
“青苗貸至今未在秦州推行,韓岡不敢妄言弊病利害。”看着王安石眉頭微皺,韓岡笑了一笑,又道,“但韓岡知道一事,秦州民間借貸,年利往往在一倍左右,是倍稱之利。因借貸了三五貫錢,使得子孫都背上鉅債的例子,數不勝數。去歲韓岡重病臥牀,家無餘財可以延醫問藥。雙親怕累及子孫,就不敢借貸分文,只把家中田地盡數賣去。如果世間借貸的利錢真能降到四成,不論這錢是官府的,還是私人的,對百姓都是好事。”
“就是這個道理!”章惇立刻接話,卻是在作哏一般地幫着韓岡,“可恨韓琦之輩,卻道青苗貸禍害百姓。”
呂惠卿也道:“還有御史李常,他前日緊跟在韓琦之後,上書說地方上有官員推行青苗貸時,不貸本金而要百姓直接繳納利息,但問他究竟是哪裏的官吏這麼做,他卻說不出來。繼而又說,天子一造宮室耗錢數百萬,一宴之費耗錢數十萬,爲此纔要推行青苗法來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