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緣邊安撫司前後加起來總計接近千名的傷亡?”趙頊停住了腳步,回頭對王安石嘆道:“這一戰,戰馬也的確折損得太多了。”
王安石默然,渭源一役連戰死帶病死的戰馬超過了三百匹,如果加上蕃人的,則接近一千匹。
“比秦鳳、涇原兩路今次的損失加起來都多!”趙頊說起戰馬的損失,就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因爲大宋軍中的戰馬實在太少了。
有馬的稱作騎兵,沒馬的喚作步兵。可是在如今的大宋,就算是騎兵,也不一定有馬。“天下應在馬凡十五萬三千六百有奇”,這是去年樞密院連同羣牧監一起統計上來的數字。也就是說這十五萬三千六百匹馬,是如今大宋軍中的在籍軍馬總數量——包括了馱馬、驛馬和戰馬。而以馱馬、驛馬及戰馬之間的數量對比,一般是在三比一左右,也就是說真正可以上陣衝殺的戰馬大約是在四萬多。
這些戰馬基本上都分佈在河北、京中和陝西、河東,尤以關西緣邊四路爲多。其中分配到秦鳳路的戰馬爲五千。
但是就跟登記在兵籍簿上的人數和實際的兵力之間,有着極大差別的情況一樣。秦鳳路寫在紙面上的戰馬數量,其實也跟真實數目有着很遠的距離。明面上的五千騎兵,實際上僅有四千餘人,其中擁有戰馬的,則更是降到了三千多。
除了秦州城中的兩個指揮接近滿編,其餘駐紮在各個邊境城寨的騎兵指揮,基本上只有六成到八成不等的兵力。而且這還是在年年戰事不斷、兵員空額不多的秦鳳路,如果是在河北、中原等地,情況其實會更糟。
趙頊只是對軍中的空額稍有了解,看到今次在渭源的騎兵損失,就已經心疼得不得了。而在地方任官三十年,在羣牧監也做了幾年判官的王安石,對軍中弊端,比趙頊膚淺的認識可是深刻十倍。
——陝西河東的實際兵力,可以按兵籍簿上的八成算;京中、河北則得按六成計;蜀中、荊湖能動用的軍隊,大概是實際數量的四五成;至於江南,直接當作沒有比較好,那裏的軍隊做小買賣的本事比拉弓射箭要強,在官宦門下奔走的時間比拿着刀槍的時候要多。而戰馬的情況也是與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