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雱在王安石身邊坐下來:“韓岡第一次上京時,給爹爹出的三條策略,無一不是扭轉乾坤的上上良策,可見韓岡對新法的一片至誠。他又幾次拒留京中,更足見其並非趨炎附勢之輩。”
“就是太過頭了。”王安石搖着頭,“青苗法改名、胥吏重祿,這兩條都還好,但第三條……”
“比起舜去四凶的徵誅之術,韓岡定得的條策,已經是很溫和了。新法諸多條令,哪一條不是卓有成效,大人如今何須再顧忌着那些愚頑之輩。照孩兒說,就得徵誅今之‘四凶’,將之遠竄四荒!”
王安石看着侃侃而談的長子,暗自嘆息着。年輕人都是這般無所畏懼,牽掛少、顧忌也少。就像韓岡,隨口幾句話就要挑起黨爭。而他的大兒子,也是年輕氣盛地不把黨爭後果放在眼裏。只有在官場上多待上幾年,才知道不是事事都能強着來的。
那些被他打壓下去的舊黨中人,都叫他拗相公。說他王安石是一意孤行,不聽人勸。可若他真是這般行事,這些年來的諸多新法,早就全數推行下去了。何須一條條地在一路或幾路中先試行,查看結果後,進行相應的修改,纔會推行全國?——王安石只是不理那些舊黨胡言亂語的掣肘之詞而已。
“大哥,你真的覺得韓岡好?”
“是不是韓岡,孩兒不便多說。但總得找個與爹爹你同心同德的人家。”王雱停了一下,語氣沉重嘆道:“總不能讓二姐也‘和淚看黃花’吧?”
王安石默然不語。
“和淚看黃花”是他長女寫的詩句。嫁到吳家的大女兒是王安石全家心頭上的一樁恨事。她自小聰明靈慧,又工於詩詞,極得疼愛。王安石左挑右挑,特意挑了好友吳充的兒子。偏偏因爲變法之事,兩家生分了,讓大女兒在吳家過得很不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