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另一方面,由於兵站設立後,要駐防道路的兵力增加,他們的消耗則多於過往,一進一出,其實又抵消了不少。但畢竟兵站制度對後勤方面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蔡延慶,還是沈括,到現在爲止都沒有對此要有改動的想法。
而韓岡在實際主持後勤轉運的事務後,其實也對之前的隨軍轉運使的工作方式感到很驚訝。過去的隨軍轉運使,是字面意義上的隨軍,大半時間跟着主帥走。從後方組織押運糧秣的工作,都是交由民夫出發地的州縣官。然後到了軍中後,再由隨軍轉運使分派。如果路途過於遙遠,那糧草就會先送到大軍出陣前的駐屯地,再由隨軍轉運使親自領人去接應。有許多時候,他們甚至就相當於一個押糧官。
韓岡即便對軍中後勤再不瞭解,也不會認爲後勤主管的工作會是押糧官這麼簡單,何況他在幾個經略司、安撫司中也經歷了許多,後勤上的弊端也看得很清楚——後世物流發達,在運輸路線上設立轉運點的必要,韓岡多多少少心中還有點數。
隨車而來的不僅僅是沉重壓車的糧草,還有後方帶來的消息。
蔡延慶坐鎮隴西城,王厚被他點名過來打下手。有王厚配合,秦鳳轉運司對熙河的支援工作,也變得井井有條。另一方面,沈括在接手了隨軍轉運之職後,並沒有立刻燒上幾把火,僅僅是提拔了兩名辦事得力的小吏。
該怎麼說呢……這應該算是很聰明的手段。在韓岡本人還在同任一職的情況下,若是沈括恣妄威福,來什麼下馬威,韓岡是絕不會坐視。但提拔兩個辦事得力的小吏,卻沒人能干涉。這樣的一步步地扎穩根基,也就是爲日後在熙河的久任打下基礎。即便戰事結束後他不能在熙河任職,但沈括的這一番表現,也照樣能算是中規中矩。這邊的戰事功成,必然不會少得了他的一份功勞。
會做人的聰明人,而且還識時務。韓岡放下了點心來。就算還有點小動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個可以合作的對象,韓岡很有興趣跟沈括見個面,只是他現在還是無暇分身。
王韶已經出兵,後面的糧秣運輸也要及時跟上去,從珂諾堡到香子城依然還是河谷道,可以走馬車。而從香子城【今甘肅和政】到河州城【今甘肅臨夏】,中間還要翻越一座山,尚幸並不高峻,獨輪車也照樣能夠送糧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