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上官均像是轉了運,翻過兩份之後,竟然又發現了一份試卷有多條中格。
只是他的頭沒點多久,卻又一下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這條不合註疏啊!”
不同於前面的一份讓他滿意的試卷,錯誤的兩條,只是漏字缺字。而這一份不中格的回答,完全是自出己見,與《十三經注疏》全然有別。
“易與天地準”,是《易經》中極關鍵的一句話,也是正常考生都能回答的出來的題目。前面被上官均搖頭否決的試卷中,正確回答的也有大半。但偏偏這一張卷子給出的答案,卻離經叛道。
不過,這答案也不是前面看到的卷子那般,全然是胡亂寫來,盡是贅言廢語。
“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念着回答中的兩句,已經可以看到在其背後,有着一個完整的體系。上官均一抖試卷,亮給衆官:“這是誰家的說法?!”
“這是張橫渠的釋義。氣爲萬物之本原,不是他還會是誰?!”葉祖洽不愧是狀元之才,立刻就給出了答案。又盯着試卷看了兩眼,當即發現了另外一處與註疏不同的回答,“至於‘八則’之治都鄙,‘八統’之馭萬民,‘九兩’之系邦國者……”他有些猶疑,“好像在哪裏聽過,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這是介甫相公解周禮的一段,在相公的《淮南雜說》中有此一節。”陸佃這時開口。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漢末鄭玄加上唐初孔穎達的注和疏,已經通行了幾百年,但王安石對此卻又不同的解釋。陸佃是王安石的弟子,當然知至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