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真正能放入常平倉的口糧,只有十五萬石上下。上陣廝殺的軍漢,消耗的糧食一年最少也要四百斤。馬匹對糧食的胃口是普通士兵的三四倍,此外還需要更多一倍的草料補充。要供給熙河路兩萬三千名常駐軍、三千八百餘匹軍馬的日常消耗,十五萬石也就能滿足七成左右。
另外不能忘記,這些士兵有四分之一是把家人遷到了熙河來,他們也要喫飯,雖然是用軍餉購糧,不是官府免費提供,但喫掉的糧食還是實打實的,都是來自於本路。
這樣一算,常平倉每年的收入至少要二十萬石纔夠保底。而要想對災荒、兵事做準備,必須要達到三十萬石。幸好開墾下來的田地,幾年後就會變成所謂的熟田,只要管理得宜,日後也許不比關中的白渠要差。
晚上一家人喫過飯,韓岡坐在父母的院子中。喝着冰鎮的蜜酒,一邊享受着夜中的山風,一邊與韓千六一起說着路中農業生產上的事。韓阿李則帶着韓岡的四名妻妾都在一旁飛針走線,爲兩個孩兒準備着秋冬時的衣服——就算是富貴人家,女紅也是不能丟的。
“……以孩兒的想法,最好能施行田地輪作,隔上兩三年便休耕一次,以免地力不足,最後收成越來越少。”韓岡卻不是要繼續擴大屯墾的面積,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他也是早就明白的,“休耕的土地也不是任憑其荒着,種上些苜蓿,那是能肥田的草料。”
聽着韓岡如此說,韓千六很是驚訝:“不見三哥你下田,什麼時候知道田地要輪作的?!”
“從古書上看來的。”接着對眼中有着疑問的王旖補充了一句,“是《齊民要術》。”
輪作制是古法,從上古時起就一直都有施行。將田地分成四塊,三年一歇;或分作三塊,兩年一歇。同時在休耕的地上,種些豆科植物,用來肥田。此乃世間的常識,南北朝時,北齊人賈思勰所編寫的農學鉅著《齊民要術》之上,便有詳細的記載。
豆科植物能肥田的道理,韓岡前世就聽說過,而他在京中買來的《齊民要術》也找到了證據。不過賈思勰說“美田之法”,是以綠豆爲上,胡麻、小豆次之,韓岡並不知道在鞏州這片地上適不適合種植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