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於浮橋之事,倒也好辦。有先例,有人力,開封府那邊又有錢糧支持,天子對於韓岡的建議也從無駁斥之說。只是重造浮橋,事涉京畿、河北兩地,以韓岡的權限自是不夠資格跨越路界,但趙頊還是降詔讓韓岡全權主持此事。
“也該如此,黎陽知縣只是太子中允,京官而已。”方興的言下之意,河對岸的黎陽縣知縣與韓岡那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韓岡並不在乎這點職權之爭,他關心的是京中的支持:“只盼朝堂諸公不至於忘了流民之事。”
盡日聽到南面一百多里外的朝堂上,政局一日三變的消息,韓岡想着是不是要讓王旁回京去提醒一下自己的岳父,不管曾布怎麼可恨,舊黨如何的攻擊,目前最爲重要的還是流民的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韓岡學得還是不錯的。
市易務之事的確是要爭個明白,但那件事決不是關鍵所在。市易法的動搖,不過是在堤壩上打個口子而已,但若是流民生亂,黃河大堤都要塌了。且一旦大股的流民抵達東京城下,那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現在王安石、呂惠卿奮力保護的一切,全都要化爲泡影。
有了詔書,白馬浮橋很快就建起。
浮橋的結構簡單,搭建起來也並不費時費事,當韓岡聯絡了黎陽縣之後,用了五天籌辦浮橋必需的繩索、船隻和木板,接下來就只用了兩天便將溝通黃河兩岸的浮橋給建了起來。
白馬浮橋並不是一條繩子直接拉到對岸去,那樣實在太長了,中間很容易出現因黃河水流而被沖斷的情況。故而在中段有個週轉,就是河中心的居山。
架在黃河中的浮橋分成兩個部分,一段從汶子山下延伸到居山之中,另半段則是從居山延伸到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