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近冬時節,去遼國談判是個苦差事。
遼國雖分五京,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上京臨潢府以及南京析津府,但這五座京城,並不是如大宋的四座京城一般,是作爲首都、陪都的形式存在,而只能算是地區的中心城市——也就是五京道的核心,說是首府更恰當一些。
歷代遼主都是保持着遊牧民族的習慣,帶着他被稱爲斡魯朵的宮衛,以及文武百官,在國中分四季逐水草而居。除了登基、冊封等大典之外,很少進入這幾座京城。
遼主這等遊牧行爲,並不能算是荒於政事。這是他們的習俗,也是震懾和拉攏四方異族的必要手段。遼主四季巡遊的行營大抵都有固定的地點,稱爲捺鉢——這纔是遼國的京城。春天在鴨子河,夏天在吐兒山,秋天於伏虎林,而冬捺鉢則是在廣平甸。
在草原上踏着冰雪行進,宋人很難習慣那等高寒之地,不過沈括心頭一團火熱,卻是等不及地要見遼國天子。
“還有多久到白馬縣城?”沈括招來隨行的伴當,問着。
“回校理的話,前面就是!”
沈括眯起眼睛,有些近視的他,稍稍遠一點的地方就是一片模糊。不過他也有辦法解決,從懷裏掏出一箇中間略凹、周邊鑲銀的水晶圓鏡來——這是天子賞賜之物,以獎勵其在清查舊檔並獻上熙河路全圖的功勞——扣在左眼前。頓時,地平線上的一座城池便出現在鏡框中。
從京城往遼國去,或是從遼國往京城來,只要不是冬天黃河凍結的時候,兩國使節過去通常走孟州的浮橋。不過現在白馬縣也有了浮橋,就不需要再繞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