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邕州城西,就在江水之濱。是一片片阡陌縱橫的稻田。田中水稻已經長得老高,一片片濃濃的綠色,猶如一幅幅綠色的地毯。
韓岡帶着人、騎着馬,自田邊巡視而過。夏日炎炎,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但滿目的蒼翠讓他掩不住嘴角的笑意:“長勢不錯啊……”
跟在韓岡身後,是新近從桂州調來的通判,已經有五十歲,在兩廣諸州來回做了二十年官,卻一次都沒離開過五嶺以南的這一片地去他處任職過。在只有自己一半年紀的韓岡面前,他保持着足夠的恭敬:“下個月就能收穫了,當又是一個豐收。”
韓岡點着頭,心情如他胯下坐騎的腳步一般輕快:“如果能與上一季同樣的畝產,那差不多能收到十五萬石了。”
就在一個月前,邕州城外,在大戰結束後匆匆忙忙下種的占城稻,已經經過了收割、晾曬,最後入庫了。
今年第一季的收穫,總共有六萬石之多,平均畝產一石六七。在生長的過程中沒有多少照料,連肥料都沒有施過幾次,只是望天收穫的情況下,能有接近兩石的畝產。邕州土地之肥沃,實在讓生長在關西的韓岡嫉妒不已。要是關西有邕州的水土陽光,再養活兩三倍的人都沒問題。
只是最終回到邕州的百姓,新近的計點,總共有三萬八千之多。而第一季收穫的六萬石糧食,在碾磨去殼過之後,也僅是三個月食用的分量。
幸好正在城西的這一片地,開墾時由於城中廢墟已經收拾完畢,騰出了大量人力,面積擴大了許多。另外,韓岡讓隨軍的鐵匠指點邕州鐵匠們打造耕犁也起了大用——嶺南的耕犁形制與北方差別很大,甚至許多都不用耕犁。耕田下種時,都是將土刨開就行了,從來不深翻。其農作技術遠遠比不上中原——靠着先進的耕犁,加上廣西數目多得驚人的水牛,開墾田地的效率高了許多。
如果真能按照韓岡的預計,收穫在十五萬石上下的話,那就足以支撐全城百姓七八個月。加上接下來的第三季可以耕種得更多。種得還是占城稻,不過是晚占城——占城稻分爲早占城和晚占城,早稻、晚稻分得很清楚,不過生長快、收穫早卻是統一的,播種下去,最多兩個月就能收穫——而且就算是晚稻,收穫也不絕不會少。
這樣一算,支撐全城百姓到明年早稻收穫沒有問題,而且還能多餘一些糧食出來,供給一兩萬人的大軍幾個月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