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自從熙河路開始種植木棉,米彧的棉布生意就是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而自熙河路之後,出產棉布的州縣也越來越多,就是關中、京畿諸路,都有人開始種植木棉,進而紡紗織布。
隴右棉商做事很正道,沒有藉着黎人打招牌的意思,打出來的名號就是隴右棉布,靠着優良的品質,幾年下來名聲也遍傳天下。
棉行大行首之一的馮從義,米彧都見過,很直率爽快的一個人,聽說娶了太后家的女兒——這其實沒什麼,比起娶縣主、宗女爲妻的京城豪商還有不小的距離——但他是韓岡的姨表兄弟,能與當今宰相拉上關係,二三十年後,多半又能跟着新的宰相。
其他的棉販則是奸猾狡詐的居多,不是僞稱是隴右棉布,就是冒充瓊崖吉貝。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奸商的仿冒品,還是熙河路的競爭者,都是米彧生意日蹙的元兇。物以稀爲貴,舊年吉貝布能賣上天價,那是因爲數目稀少的緣故。
可如今棉布充斥市場,價格賣得越來越便宜,原本是堪與上等蜀錦相媲美的吉貝布,如今已經快要落到江南蘇錦的價格上去了,整整跌了一半還多。
在去年之前,棉布的價格還沒有低落得太多的時候,米彧的買賣還能保證不虧本,只是賺得少了。而到了去歲,隴右棉商爲了將仿冒者擠出市場去,仗着熙河路風調雨順、棉花豐收的機會,一口氣將棉布的價格降了三成。
米彧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之後,一看價格便傻了眼。他本來是準備做上最後一次,然後就收手換門營生。但這最後一次,就讓他幾乎要傾家蕩產。他手上的真品吉貝布要想賣出去,價格也只能隨行就市的一降再降,能收回一點就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