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堂上一團亂象。
本以爲將馮京弄下去之後,升任宰相的當是呂惠卿,最差也該是王珪這個老牌的參政——王珪雖然不親附新黨,但他不會違逆天子的心意,只要天子還要推行新法,他就不會加以反對,王珪做宰相,也是新黨勉強可以接受的選擇——這也是爲了維持新法的穩定。
呂惠卿和章惇都以爲天子也會如此想來,可誰知道竟然是吳充,而接替吳充位置的,更是呂公著。
呂惠卿不死心,畢竟現在的御史臺還是偏向新黨,如果有機會,得到將吳充或是呂公著釘死的鐵證,也不是不能翻盤。但誰也說不準一臺之長的鄧潤甫還能控制得住御史臺多久?
畢竟宰相和樞密使都成了舊黨中人,如果他們打算往御史臺中摻沙子——這幾乎是必然的,王安石也好,呂夷簡、韓琦也好,大權在握的宰相沒有不這麼做的——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
御史臺中的監察御史們,縱使是彈劾重臣,行動亦各自獨立,許多御史除了在禮節上對頂頭上司表示尊敬外,根本就不理會御史中丞的號令——這也是天子所期待看到的,沒人會希望擁有彈劾審訊之權的御史臺,變成一個用同一腔調發聲的權力機構——鄧潤甫對他下屬的約束力其實很小,又等於無。
章惇也是納悶,爲何皇帝會任用舊黨?不是想不出原因,而是可能性太多了,不知哪一條纔對。所以章惇乾脆就不想了。反正他現在只想暫時偃旗息鼓一陣,看看天子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青苗、免役、市易諸多新法給國庫帶來的收益,與每年的夏秋二稅比起來,已經是不小的比例了。如果想要廢除新法,想想會給朝廷的財計造生多大的窟窿。
如果吳充敢在此事動手,章惇樂得看他自食其果,多餘的錢是變不出來的,幾年來接連不斷的大災讓國庫如同瀉了肚子,根本沒攢下多少積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再有本事的宰相也應付不了千萬一級的窟窿,而吳充,在章惇看來也不過只能算得上中人之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