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千人……”
趙頊點着頭,微微眯起來的眼睛似乎對韓岡的回答還算滿意。
趙頊還記得百年前開鑿襄漢漕渠時,是調動了京西數州,總計十萬民夫,且到最後沒成事。而韓岡就只要三千人,說是要民夫,其實調動廂軍就可以了。比起開挖河道的成本來,鋪設軌道的確省了不知多少。
“以臣之愚見,興修工役,能不擾民就儘量不擾民。”
反對興修工役的大臣,最強有力的理由,就是工程擾民,韓岡這一次將主意打到襄漢漕渠上,並不是沒有人反對,也是有人指責韓岡貪功妄興。不過出來的都是些小魚小蝦,幾位宰執都對此保持沉默,這讓韓岡都覺得有幾分不習慣了。
“只要翻山軌道修成,穿過方城山的漕渠,就可以用個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慢慢開鑿,將需要耗用的人力和財力,分攤到十年之中,平均一年所要消耗的數目,也就不算太多了。”
“韓卿的想法的確是正理,的確是能不擾民就儘量不擾民。”趙頊不掩對韓岡行事宗旨的欣賞,“記得兩年前,朝廷準備調集大軍膺懲交賊的時候,樞密院曾經說,爲了給安南大軍輸送糧秣,至少要調動二十萬的民夫,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錢糧供給。本來朕都準備動用封樁錢了,沒想到到最後,就是廣西出了點人而已,耗用的錢糧還不比鄜延或是環慶一次防秋的花費。”
韓岡的行事一向如此,總是能花小錢辦大事,這便是趙頊欣賞韓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成事的前提下,爲國家儘量節省開支。什麼叫做能臣,這就叫做能臣。
最近的例子便是安南之役,花費比起趙頊和樞密院一開始的預計省了九成還多——如果只算錢糧開支,光是廣東、廣西兩路的出產就撐了下來,連荊湖南路諸州的儲備都沒有怎麼動用。
得了天子的誇讚,韓岡倒沒有忘乎所以:“料敵從寬,樞密院當年的計算也不能算錯。安南經略招討司也是用了一年的時間,纔看透了交賊的虛實,方纔敢於以萬人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