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潑喜軍是西夏軍中難得的一支純技術性的隊伍,通過加載駱駝背上的一具具小巧靈動的旋風炮,將一塊塊拳頭大小的石塊送到敵人頭上、身上。幾十年前第一次出現,就是在三川口的時候,只有區區兩百人的潑喜軍,就打出了西夏漢軍的名頭,不再是撞令郎一般的敢死隊。
就是瞧不起西夏工程技術水平的宋人們,看到了潑喜軍的威力後,也都紛紛驚訝起來。投擲石塊的器具,從來都是往大里造,哪裏有放在駱駝背上的設計?不但新奇,而且實用。就是工藝太過繁瑣,迄今爲止,才三百多架成品,讓潑喜軍想擴張都難。
就是由於人數的關係,兩三百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點,根本參與不到正經的大戰上。否則對面一個衝鋒,潑喜軍就會像是碰上了滾水的新雪,轉眼就化作泡影。
不過統領潑喜軍,讓李清在西夏軍中的地位變得很高,同時又加強了他在朝中的地位,在興慶府中,他彷彿是漢人從軍者的代表。出戰時,不僅是潑喜軍跟在他的身邊,有時候純屬敢死隊的撞令郎,也歸入他的管轄範圍。
也就是因爲如此,他也成了雙方爭取的對象。該站在那一邊,這讓李清頗費思量。
是站在太后一邊,還是站在國主一邊?一旦站錯隊了,可沒有後悔藥喫,能保住小命都是萬幸,更不用說眼下的富貴。
昨天夜裏國主一方有人來訪,但態度和口才,均不及今天的客人。而且態度有些倨傲,言辭間少了幾分禮貌,讓李清很是不喜。
從情理上來說,李清他必須帶着他手下的兵將,全力支持他的君主。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支持秉常,就是支持契丹。
原本在西夏國中,漢人就在党項人之下,等到契丹人來了,肯定還要再降上一等。
李清低頭沉思。他是漢人,如果要他在大宋和遼國之間做出選擇,他當然願意偏向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