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韓岡如今的聲望地位,縱然是禮絕百僚的王珪也不能慢待,很快就將韓岡迎進了會見親友的花廳中。
聽了韓岡的來意,王珪問道:“這個吳衍就是當年舉薦玉昆你的人吧?”
“正是。韓岡爲布衣時,是三人同薦,王資政、張團練,接下來就是吳通判,當時他正在雄武軍節度判官任上。”
韓岡拜訪王珪,正是爲了當年幫了他大忙的吳衍。
吳衍算是很落魄了。如果當年他沒有站錯隊,沒有疏遠王韶,能輔佐王韶攻取河湟,光是那一份軍功,如今好歹一個上州知州。
加上王韶之後升任樞密副使,作爲王韶的舊班底,不論是在熙河路任官,還是跟着王韶入京,甚至只需憑藉參加過西北戰事的資本,就能在官場中飛黃騰達——天子有開疆拓土之心,擁有軍事才能和經驗的文官,永遠都比普通文官升得更快。
但吳衍做錯了選擇題,應該屬於他的機會給了別人。韓岡姑且不提,就是當年聽從他指派的王舜臣,只是一介兵卒的趙隆、李信,乃至僅爲一衙內的王厚,如今都是高官顯宦,鎮守一方。
而吳衍,近十年過去了,他現如今還僅僅是個下州通判,想要再往上升,得一年年地熬着時間,這叫磨勘。
這纔是底層官員的現狀。選人轉官很難,而京官升朝官也不是那麼容易。金字塔狀的官場構成,每向上一步,幾乎都要經過一場不見血卻同樣慘烈的廝殺,要與無數同列相競爭。如果沒有一個底蘊深厚的靠山,想多走一步都不可能。以吳衍的情況,他這輩子做到知軍就到頂了。
不過韓岡對吳衍舊年的幫助感激甚深。若非有他指派了王舜臣護送,韓岡極有可能躲不過陳舉接踵而來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