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兩個月來,第十一位被抄家論死的官員。如果從半年多前,翰林學士景詢被殺開始算起,已經是第十三位了。
除了景詢之外,被處置的都不是夠資格站在紫宸殿上議事的高官,但無一不是身在實權位置的官員。
此外這些天,還有加入了班直的幾個小部族族長和長老們的下一代,作爲天子親衛,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宮廷中。
大夏不是宋國,朝廷內的爭鬥僅僅是以一方出外而告終。是跟契丹一樣,從來都是用刀說話。勝者活,敗者死,沒有第三個結果。而在雙方決出勝負之前,被漩渦捲進去的魚蝦不知還要死傷多少。
李清不想做下一個。但他投靠的梁家卻至今沒有大的動作,任憑國主繼續拿着屠刀,一刀刀地砍殺梁氏在朝堂上的支持者。
第一次羅兀之役,梁乙埋雖勝尤敗,回來後就在國中大殺一通,將反對者斬草除根。那時的狠辣眼下全然不見,讓李清的心一天天地沉下去。
每一次上朝,李清都彷彿是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遍。作爲偏向梁家的漢臣,他自知隨時都有可能落到那十三人同樣的下場。唯一能自我安慰的,就是現在還沒有殺到武將的頭上。
朝中的武將各有各的後臺,手上兵權在握,的確不易觸動。之前秉常處置的也基本上都是文官。
能在西夏朝堂上擔任文官,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的身份,有很大一批是從陝西跑過來的士子,因爲考不上進士,得不到官職,所以乾脆一咬牙投奔西夏,以張元、吳昊以及景詢爲榜樣,求一個富貴。
之前梁氏秉政,這些文官全都是匍匐在梁乙埋的腳邊。現如今秉常親政,也就將清洗的目標,先放在了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