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信是興致盎然地在寫、在學,上次來信,還說找了個先生教授春秋,也不知是不是打算日後做個教書先生。而趙隆則是口述經歷,讓自家的幕僚做記錄,然後自己親自整理。他們都不敢把韓岡的吩咐不當一回事,王舜臣同樣也不敢,一樣是費盡了心思,將作業給完成了,但他實在不想做第二次,上陣殺敵,與賊人勾心鬥角都比這個簡單千百倍。
韓岡看得出來王舜臣心中的牴觸,嘆了一口氣,道:“回去後好好想想。不求你苦讀不輟,只求能有會於心,與現實做個印證。之前讓你寫的那些心得,也不是要你寫出多好的文章,只是讓你有條理地記錄而已。在天子面前、在同僚面前、在下屬面前,都是有好處的,總不能只憑箭術做依仗吧?”
韓岡幾乎是苦口婆心地規勸,王舜臣也不再裝傻充愣地推搪,很誠懇地點頭:“三哥,小弟明白,回去後會認真讀書的。”
韓岡也不多說什麼了,這件事還要靠王舜臣自己自覺。胡義馬上就要到了,對王舜臣說的話,也不好當着他面說。
胡義他本來有另一個名字,只是在投身韓家爲莊客後改名做韓義。之後因功授官,也僅是恢復原姓,名字卻沒有改回去。
前一科犯了事,改個名字重新參加科舉的事也是有的。前科狀元劉幾在歐陽修第一次知貢舉的時候,因爲文風被歐陽修所厭棄,故而被黜落,甚至還張榜貼出,給了個大紕繆的評語。
等到下一次歐陽修再次知貢舉,劉幾改了個名字再來考,特意改成了歐陽修喜歡的文風,以其文采便被擢爲第一。在揭糊唱名的時候,登記名字叫做劉煇。歐陽修拿着這篇文章向朋友大加推崇,因爲又錄用了一個出色的弟子。之後方纔知道,這一位其實就是他一直拿出來當反面教材的劉幾。
而有些官員,因爲得罪了高官,怕影響前程,改名的情況也爲數不少。劉義乃是廣銳軍出身,舊名可是留了底,改回去只會自討苦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