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來洪濤以爲自己提前了一個小時抵達已經很低調了,沒想到此時的停車場裏已經快滿了,到處都是豪車,規格一點不比自己這匹御賜的棗紅馬次。
既然是豪車,不是用來作戰的坦克,車的性能就不是主要,外觀、內飾纔是重點。從這兩點上來講,洪濤這匹御馬就很不夠檔次了。
宋代的富貴人家和高官還是比較愛顯擺的,他們不僅喜歡好馬,還要弄一具好鞍。什麼鞍具算好鞍呢?必須是原州產的。
原州隸屬於秦鳳路,是北宋最靠西北角的省份,和西夏交界。大概位置嘛,洪濤還沒太搞清楚,因爲宋代的地圖比例尺有點失調。估摸着應該是在蘭州以東300公里左右,差不多算是後世甘肅和寧夏交界的區域。
先不管它到底在哪兒吧,原州人最善於製作馬鞍。鐵銜、蹬,水繩、隱花皮,作鞍之華好者,用七寶鈿廁,費直數千緡。
這是長公主的原話,別的需要蓮兒給翻譯,但最後一句洪濤聽明白了,高檔的原州馬鞍價格是幾千貫!
一具馬鞍就頂飛鷹社和寶繪堂大半年的利潤,洪濤是真不太明白好在哪兒,難道說騎上它可以增加馬術屬性?
但光有原州馬鞍還不算豪華,上面得加個墊子。冬天用毛的,叫紫線座;夏天的用藤編的,曰闍婆篻。不管是軟墊還是草蓆,沒個百十貫也拿不下來。
洪濤的馬鞍也是原州的,據說價值300多貫,只能算是名牌裏的掃街貨。這還是原來駙馬置辦的,如果讓他自己買的話估計連10貫都捨不得花。真沒必要,假如以後需要長途騎行,說不定還會關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