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日後,富姬帶着3名隨從出新鄭門,沿着官道踏上了漫漫旅途。此時她已經換上了一身短打扮,外披一件褙子,頭髮也用軟幞頭包了起來。不仔細看就是位面目清秀的青年文士,但馬鞍後面掛着的朴刀則表示着這位也不太好惹。
真正不好惹的還是後面牽驢而行的三名男子,他們的身高几乎一致,全在一米八左右,不管年紀大小一律粗壯有力,表情和平常人稍有差別,但也說不出是什麼地方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每個人都揹着一張黑漆弓,那玩意一看就不是民間之物,越是斑駁就越顯得有故事。在驢背上還有各自的近戰武器,兩把朴刀和一根短矛,模樣也都不新,比尋常的武器還要粗壯一些。
“施銅,我們可像販貨客商?”富姬詢問的是最靠近自己的那個人,他年紀可不小了,五十歲上下,灰白鬚發,頭上戴着斗笠,總是半低着頭。抬頭時纔會發現他的左眼是癟的,眼眶上下有道深深的傷痕,很明顯是被利器砍傷過。
據他自己說16歲就入了驍騎下軍,治平四年更戍去了熙州,在種諤和韓絳指揮下參加過攻打綏州嵬名山部、撫寧、囉兀城等一系列大戰,後來在一次小遭遇戰中被敵軍砍傷了眼睛,五年前退役。
宋朝禁軍募兵制,低級軍官和士兵幹到60歲可以退役,但不除軍籍,國家發一半的俸祿直到死。對於傷殘兵將無法繼續服役的,當地政府給房子給地,免稅到死。
不管這個法令執行的徹底不徹底,在宋朝當兵應該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幸福的事兒了,比後世還強,不至於讓前線將士流汗流血奮戰之後,回到家鄉再流淚。
施銅是個老絕戶,他也拿到了朝廷的補貼,但常年的征戰生活讓他不太適應當平民百姓的生活,與街坊鄰居相處的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