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代詩人“追星”很瘋狂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錦瑟》,李商隱是非常著名的愛情詩人,他那些情意綿綿的愛情詩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很多女子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追星族”雖然是一個現代名詞,但是在古代因爲崇拜偶像,想和偶像見面的人也確實不少。中國的追星族,最早可以可追溯到唐朝。
那時有一位年輕人叫魏萬,他非常崇拜詩仙李白,爲了實現自己一睹李白風采的願望,他不遠千里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沿途追尋着李白的足跡。他鍥而不捨的執着行爲終於得到了回報。半年之後,跋涉三千餘里地的魏萬在揚州追上了李白,當他見到李白時雖然風塵僕僕,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感到十分滿足。
杜甫也有很多崇拜者,其中一位就是著名詩人張籍。張籍崇拜杜甫已經到了癡狂的地步。他曾經把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然後他又在這些灰燼中加入膏蜜,把它們當作十分珍貴的補藥喝下去,並且堅持每頓必飲。張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堅信,喫什麼就能補什麼,他想通過喝杜甫的詩集灰燼讓自己變得和杜甫一樣有才華。
唐代的一些著名詩人即使落魄了卻仍舊有很多人崇拜。王昌齡在被貶謫到龍標時非常落魄,他經常要和老僕人一起沿路撿拾落葉枯枝當柴燒,但是即使這樣,擅長七言絕句的王昌齡還是經常遇到民衆在路邊向他跪拜、求詩。
苦命詩人賈島,他身後也有很多的追慕者,其中最爲瘋狂的就是晚唐詩人李洞。他崇拜賈島到了盲目的地步,人們都說李洞“酷慕賈島”。李洞的頭巾上放有刻着賈島頭像的銅片,平時他經常手持佛珠,但是他祈禱的並不是自己的平安,而是在爲賈島祈福。當他跟人交談時,他一定會宣揚賈島的好,當有人告訴他自己也喜歡賈島時,他就會十分高興地親手抄一份賈島的詩贈給對方,並告訴對方,閱讀賈島的詩一定要心存敬意,需焚香沐浴叩拜之後,才能閱讀,就像閱讀佛經一樣。
宋朝著名的大詞人蘇軾也是備受人們尊崇的,他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力十分巨大。蘇軾在杭州時就有女子因爲仰慕他而不顧公婆丈夫的反對,來到他和朋友喝酒的綵船上,爲他彈箏一曲。當蘇軾離開海南時,岸邊成千上萬的仰慕者來爲他送行。可以說人們不但喜歡他的詞,他的爲人,甚至連他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情趣都加以模仿,這就是現在我們都喜歡喫的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等流傳至今的原因。蘇軾在有着悠久制壺傳統的江蘇宜興小住的時候,便出現了風靡全國的“東坡壺”;不止普通百姓崇拜蘇軾,連士大夫們也爭相模仿蘇軾戴高筒短檐帽,並將這種帽子稱爲“子瞻帽”。
以上這些追星的例子都比不上白居易,他既有瘋狂的粉絲羣,自己也是一名追星者。當時在荊州有一個叫作葛清的人,他狂熱地迷戀白居易的詩,爲了表達對偶像的崇拜,他在全身都文上了白居易的詩,一共有30餘處,還爲這些詩配上圖畫,如此瘋狂的追星實屬罕見。
白居易本身也是一個地道的追星者,他所崇拜的對象正是以情詩著稱的李商隱。白居易晚年回家休養時,看到了李商隱的詩,非常喜歡,於是就常常對人說:“我死之後,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通過這句話可以聽出白居易對李商隱有多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