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借《元祐法式》嗎?”米友仁思索着道,“這倒不成問題,家父和李明仲有些交情,莫說是《元祐法式》,便是正在編修新版的營造法式也可以借出來的。”
米友仁說的李明仲就是北宋著名的建築家李誡,他是官宦世家出身,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親李南公和弟弟李譓都是文官。他的父親李南公爲官幾十年,如今還在世,官拜戶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他的哥哥李譓則是前任的陝西轉運判官,因爲不久前死了老媽(李南公的老婆),和哥哥一樣在家裏丁憂。
丁憂這事兒放他們家是挺奇怪的,一個快八十歲,剛剛喪偶的爸爸天天上班賺錢養家,倆六十上下的兒子整天宅家裏做孝子——這怎麼看都有點變扭啊!
難道不應該是傷心欲絕的爸爸在家養着,兩個老孝子出給官家打工賺錢養家嗎?
不過倆老孝子在家待著也有好處,就是方便了武好古、米友仁和趙小乙登門拜訪。
因爲李南公家也在開封府右一廂,距離米家的茶樓很近——倆老頭也是“詠茶”的常客,如果去寫滿大字的牆壁上仔細找找,還能發現他們倆的詩詞呢。
從茶樓出來,武好古、米友仁就同趙佶和潘意約了時間,在第二天中午就去李南公府上拜訪。
因爲李南公是個老壽星,所以他倆兒子到了五六十歲還沒在開封府單獨買房居住——“父別居”是不孝,因而在開封府李家一大家子人就只能擠在一個宅子裏面了。這倒也抑制了開封府的房地產需求……
武好古等人是在中午快到飯點的時候,纔到了李家門外的。倒不是爲了蹭飯,而是要等趙佶下朝。趙佶是端王,而且還掛着司空也不知道是司徒的官銜,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還是要經常上朝的……不是天天要去,也不能天天都不去,總之是個麻煩事兒。
退朝後,趙佶先回了王府,換了一身便服,才帶着一個親隨,在高俅等人的暗自護衛下,到了米家的“詠茶”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