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桑家瓦子是開封府衆多瓦子勾欄中最熱鬧的,就位於潘樓街和馬行街相交的十字路口,距離皇宮大內也沒多遠。
雖然地處開封府最黃金的地段,但是因爲桑家瓦子開辦的很早,在大宋開國之初便存在了,因而得以佔據了很大的面積。瓦子裏面,酒幌飄揚,店鋪林立。
兩條可以容納兩輛馬車並行的碎石鋪成的大路,就在桑家瓦子裏面向交,形成了十字路口,道路兩邊則遍佈勾欄。所謂勾欄,相當於後世的戲院。就是搭個遮風擋雨的棚子,四面圍以板壁,一面有門,供觀衆出入。門口通常貼有稱作“招子”或“花招兒”的花花綠綠的紙榜,向觀衆預告演出。有的勾欄門首,還要懸掛“旗牌、帳額、神幀、靠背”等裝飾物或演出用具,以廣招徠。勾欄內部設有戲臺和觀衆席。戲臺一般高出地面,臺口圍以欄杆,勾欄之名也因此而得。
勾欄裏面表演的節目也是五花八門,有雜劇、講史、諸宮調、傀儡戲、影戲、雜交和撲跤等各種伎藝。而其中最爲流行的則是雜劇、諸宮調和撲跤。
所謂雜劇就是戲曲,比如《莊家不識勾欄》和《漢鍾離度脫藍采和》兩部戲就在開封府的各家瓦子裏面久演不衰。
而諸宮調則是一種說唱,通常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表演時採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
雜劇面對的觀衆主要是市井之民,演員也是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而諸宮調的觀衆則比較上檔次,主要是文人士子,表演者多爲歌伎。不僅在勾欄瓦巷中有專門的勾欄用於表演諸宮調,在開封七十二樓和各處青樓裏面勾當的女伎(妓)也大多能演唱諸宮調。不少士大夫官僚的家伎,也都精通諸宮調。
剛剛纔灰溜溜的回到開封府的陳佑文也是個喜歡諸宮調的文士,家裏面蓄着個善唱諸宮調的小妾,名叫高真真的,和馮二孃一般,都是青樓裏面出身的。可惜馮二孃熬出了頭,生了兒子,轉了大房。而這位高真真伺候了陳佑文十五年,也沒有一兒半女,而且陳家還有大婦坐鎮……
不過陳佑文喜歡的還是這個會唱曲的小妾,哪怕她早就不小了,而且還很胖——不是豐滿,是胖!一樣是熟婦,她的身材樣貌可不能和馮二孃相比。
可是陳佑文就是喜歡這胖子,馮二孃那樣的,他還瞧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