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豐樂中樓馬道(就是底層)的採光不大好,位於大堂中央的唱賣檯面因爲遠離四面的窗戶,就更顯得幽暗了。爲了讓買家可以看清書畫,蘇大郎和墨娘子讓人在每一張畫案旁都點了梔子燈,就是用一個梔子果實樣子的燈罩套着個半人多高的燈臺,裏面點上巨燭或燈油。因爲燈罩是用薄紙和紗布糊起來的,非常容易點燃,所以還在每盞梔子燈旁安排了一個掌燈小廝,既掌燈,又看着畫案,不讓客人碰翻了梔子燈或是拿走畫卷。
武好古、趙佶、米友人和紀憶當然不會去看《李師師寫真圖》和《墨娘子舞蹈圖》了,他們上臺後就直奔蘇東坡的《海上書懷詩帖》而去了。
如果排除炒賣和馬屁的因素,在今日所唱賣的物品中,這幅字算得上是最有價值的物件了。
在中國古代的藝術品和文物收藏中,書法作品的價值向來是高於繪畫的——什麼原因不好說,反正定價機制就是這樣的。
而蘇東坡的字,在大宋元符年間已經擁有很高的價值了!不僅因爲他是宋四家之一,當時有名的大才子,而且還因爲他在紹聖四年,以62歲“高齡”被放逐到了儋州,也就是去“亞龍灣看海”了。當時的海南島可不是什麼國際旅遊島,就是個瘴癘叢生的偏遠島嶼,以62歲的年紀過去,基本上就回不來了。
因此蘇東坡的字,是擁有相當的稀缺性的極品!
不過趙佶對蘇東坡的字沒有表現出什麼興趣,不是不喜歡,而是蘇東坡比較倒黴,因爲一個“烏臺詩案”差點被宋神宗殺掉,後來又因此成了舊黨的典型人物。所以哲宗親政後,馬上就把他當成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一腳踢到海南島去自生自滅了。連帶着蘇東坡的書法作品也打上了舊黨的標籤,趙佶要是把這幅字買回王府,那可保不齊有人要在趙煦跟前嚼舌頭了。
作爲親王和武好古、米友仁玩在一起不是過錯,迷戀李師師這樣的豔伎也沒什麼大不了,但表現出對舊黨的同情可就不一樣了……
別看趙佶讓身邊一羣“玩伴”哄得團團轉,但是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他可一點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