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樞密院的衙門,就位於宮城內,和政事堂相對而立,所以纔有東府和西府之稱。武好古是翰林圖畫院的待詔直長,對於宮城外朝部分,自然是熟門熟路的。從右掖門查驗了身份後進入宮城。再從右長慶門進去,左邊就是存放御書御畫的殿閣。就是寶文閣、天章閣、龍圖閣什麼的。宋朝的每一任皇帝都有這麼一處殿閣,用來存放自己的御書御畫、皇家重要文獻及寶瑞等物,還會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人員。不過這些大多都是一個名分,以表明地位尊貴和恩寵,稱爲“館職”或“貼職”。
因爲武好古是翰林圖畫院待詔直,是負責宮廷繪畫的伎術官,所以他也是可以進入這些殿閣去觀看或臨摹御畫的。
順便提一下,武好古還專門去了一次收藏趙光義御畫的龍圖閣,查閱了藏畫名錄,確定沒有發現那幅著名的春宮圖《熙陵幸小周後圖》……不管這事兒有沒有,那幅畫肯定是不存在於北宋宮廷中的。
不過今天武好古不是去那些殿閣看畫的,所以進了右長慶門後,他就向右拐彎,從舉行大朝會的文德殿前通過,然後再往西走就是大宋的政治軍事中樞——就是別稱爲政事堂的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它們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因此又被稱爲東西二府。
樞密院之下設了十二個房,分別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教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和小吏房,另外還有一個負責編寫兵書、戰冊、陣圖和地圖的編修司。
這樣一個衙門,如果要和後世的機構相比,大約就是總參謀部或是國防部之類的機關了。而且還不是一般國家的總參或國防部,因爲樞密院是和中書門下分掌軍政之事的。所以北宋的樞密院大約相當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大總參謀部這樣的強勢總參謀部,就制度而言,其實還是蠻先進的。
只是在樞密院這個“大總參謀部”裏面任職的官員,清一色的都是文官!不僅樞密使、樞密副使、樞密都承旨、樞密副都承旨這些大員是文官,下面辦事的樞密檢詳官、樞密計議官、樞密編修官和各房主事,統統都是文官。而且大部分都是東華門外唱名的好漢……
而宋朝的文進士都是什麼人呢?考詩賦出身的當然都是詩人了,考經義的姑且算是哲人,雖然也有個把文武雙全的,但是也夠不上總參精英啊!
如章惇他侄子章援這樣善射箭的狀元,最多也就是詩人和運動員,夠不上軍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