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扯了一會兒閒篇之後,慕容先生搖着羽毛扇子,好一副高人模樣,笑着對章惇說:“章相公,天下間的大勢,你我今日也說了不少。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契丹必亡,北國必亂,若大宋想要安穩,則必取燕雲以固山河之類……這道理容易說清楚,不過要想恢復燕雲,光靠道理是不行的,還得做實事啊!而如今的大宋,能做實事嗎?在下身在北地時就聽聞大宋官家最不放心的就是能征善戰的精兵,生怕有人擁着精兵學了藝祖皇帝的黃袍加身絕技,可有此事啊?”
慕容忘憂的話說得太過直率,讓章惇的老臉上有點掛不住,心裏面則更看輕了北地所謂的大族儒士——這些北地儒生果然不是甚底謙謙君子啊!
心裏面看輕了對方,面子上還是聲色不露,只是笑道:“五季亂世可以歸於太平,還不是本朝的太祖和太宗御將有道嗎?至於能戰的精兵,本朝西軍的二十萬效用之士不就是嗎?”
所謂“效用”又名“效用士”或“勇敢效用人”。這些人沒有固定的編制,也不用在軍營中聽用,當然也不用在身上刺字,只要定期去軍營報到,每逢戰事,隨軍出征就可以了。而效用士的所得,則相當於上禁軍和中禁軍的軍士。
因爲比較自由,待遇也不差,所以往往有一些在軍的武人、官員子弟、江湖豪客,甚至不第文士都會去投充效用。
而在陝西六路和河東路,效用士更成爲精銳兵的代名詞。不少陝西和河東的地方土豪子弟,都以效用之名參軍作戰,好謀個軍功出身。西軍各將門的核心武力,也就是各家的門客私兵,也都會掛上“效用”的名義。譬如府州折家就有效用士一千多人,種家、姚家、劉家等西軍世將家族,也都有數百人的效用士。
不過“二十萬效用士”是在吹大牛,便是算上“蕃勇敢”,能有兩萬效用士就不錯了。真要有二十萬效用,那就不是西夏滅亡,而是大宋官家夙夜憂嘆而亡了……
慕容忘憂輕擺羽扇笑道:“若大宋西軍真有二十萬勇敢效用,西夏早就亡了,燕雲之地也早就恢復了,相公也不會來畫仙觀見我這個北地謀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