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禪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是因爲東海宣政院這裏花費少,而是因爲正規、安全。
從“扶桑地”到中國,文字通傳的總量,塞滿一個船艙還是不成問題的。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貨物、現金、特產等等物件的“郵遞”需求。
比如在眷村,就有大量的倭女需要跟中國的“露水丈夫”進行交流,並非一定是因爲感情,但總歸會有感情。
文字的份量,一個銀元承載不起。
漂洋過海之後,一個銀元,養活了一個水手、苦力、碼頭工、車伕、幫閒、白役……不知道還有多少個圍繞着“郵遞”系統討生活的普通人。
這些人統和起來,就叫百姓。
帝國擁有的通傳系統有好幾套,東海宣政院的這條“海外線”,只是所有系統中的一個,不過它並非石頭縫裏蹦躂出來的,沒有華潤號、順豐號、石城鋼鐵廠、北地各督府、全國各軍州驛站等等新老體系的經驗,東海宣政院很難如此迅速地從中找到贏利點。
杜構生生地從一塊“不毛之地”中,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官僚羣體來。
對這一切,李世民很滿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爲帝國的龐大而努力着。帝國是如此的龐大,所以精英們,都努力地讓它運轉起來“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