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俺不求其它的,俺就求一個公平,將屬於俺的功勞給俺,那是俺拿命換來的!”
“王侯將相那個……有種乎!”
“……”
見降卒的情緒全都被丘嶽調動起來,李衍一喜,突破口找到了!
不過,李衍也深知,不能讓他們這麼肆意的訴苦,必須加以引導,達到“壓迫→反抗→解放→感恩”,這才能把這些降卒變成忠於自己的戰士。
三年解放戰爭,我軍一共消滅國軍五百六十九萬人,其中俘獲四百一十五萬,俘虜中二百八十萬人成爲我軍,佔到當時我軍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到百分之七十,這是世界戰史上不可思議的奇蹟,而產生這一偉大奇蹟的最重要的一個法寶就是訴苦大會。
到了解放戰爭後期,訴苦運動的巨大威力甚至發展到“即俘即補”的程度。
在淮海戰役中,我軍傷亡很大,很多俘虜兵經過短暫但觸及靈魂的“戰壕訴苦”,立刻被編入解放軍部隊參加戰鬥,甚至姓名都還沒被本連戰友記牢,就在戰鬥中犧牲了。
一個被俘的國軍師長看到許多還沒來得及換下國軍衣服的戰士已經站在解放軍隊伍中參戰,無可奈何地說:“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麼!”
有人回憶,“我軍轉入大反攻以後,部隊中俘虜兵的數量越來越大,在連隊戰士中約佔百分之八十以上。當時真是前兩個小時還是國軍士兵,過兩個小時就成了我軍戰士。有的甚至還未來得及上連隊的花名冊,就在戰鬥中犧牲了,成了無名烈士,這是常有的事。”